汉代的玉璧在整体风格上沿袭战国的风尚而又略有变化,玉璧以白玉和青玉为主,璧的数量较多,且器形变化多端,除常见的谷纹、涡纹、蒲纹玉璧以外,还有透雕玉璧、分区玉璧及出廓玉璧等。透雕玉璧多做装饰佩挂使用,一般形体较小。夔龙纹分区玉璧则体形较大,大多作为丧葬用玉。出廓璧又分内出廓、外出廓及璧内外均出廓三种形式,出廓纹饰多为龙纹、螭虎纹、凤纹等。东汉时还大量流行吉语璧,常见有“宜子孙”、“益寿”、“长乐”等语。
商代的玉璧多是素面无纹,风格古朴大气,周代的玉璧则是大璧无纹,小璧则雕琢有龙、凤、鸟纹等精美的纹饰,线条自然流畅,动物造型柔美。从战国时期至两汉,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大量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玉,一般佩戴用的玉璧尺寸较小,殓葬用及作为礼器的玉璧稍大。战国玉璧的装饰纹饰丰富繁杂,前期流行蟠螭纹、勾云纹等,后期以谷纹、蒲纹和龙凤纹、兽纹为主,还出现两组到三组不同纹饰带状布局的组合纹饰。此时还出现了一种雕刻技法叫“游丝毛雕”,其细阴线能刻成像毛发一样细而流畅,被誉为战国玉雕的绝技。
龙山文化玉璧怎么鉴定,咨询电话:(陈先生)
龙山文化玉璧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龙山文化白玉璧价格:258万 日期:
龙山文化白玉璧价格:422万 日期:
龙山文化玉璧价格:397万 日期:
龙山文化白玉璧价格:186万 日期:
龙山文化玉璧价格:389万 日期:
龙凤饕餮纹玉璧价格:351万 日期:
古双联玉璧-价格:484万 日期:
龙山文化玉璧的特点,随着手工艺水平的发展,玉器制作由传统的手工磨制,进入了机器加工时代,现代玉雕作品较之古玉作品更精细,更有观赏性。特别是一些大师的作品,价格持续走高,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文物商店的老玉坠卖不过新玉坠,这也是玉料和雕工共同反映出来的,我们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准投资热点,必有升值空间。
古玉在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特别是乾隆玉更是精美绝伦,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其实这要综合来看,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也屡创拍价新高。
章丘龙山文化博物馆,我国是玉文化大国,有着8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小到几百元,大到几万元,乃至上千万,人们对玉器一掷千金,不惜本钱。笔者在多年的文物商店工作中,发现在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一些误区,为害不浅,故不揣谫陋,形诸笔墨,希望对广大玉器爱好者和收藏者有所助益。
何况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古玉仿品,红山文化玉龙,龙山文化玉龙,良渚玉琮、玉璧,汉代玉璧、玉剑饰等,作伪水平都相当高。很多人在鉴定时主要看玉器的沁色,认为有沁色就说明在地下埋藏时间久,其实不然,自然形成的东西,人也可以做出来,例如用火烧玉,可以做出“鸡骨白”,把玉缝进羊腿或狗肚里,可以做出“血沁”,放在乌梅水里煮,可以冒充“水坑”,煮过后迅速冷冻,可以产生“牛毛纹”,这些沁色作伪的手法,藏家很容易打眼,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鉴定。
春秋战国时期,玉璧开端被少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节场所手执的信物。多采取新疆青、白、碧玉。佩戴的壁直径普通在10厘米之内。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25厘米之间。春秋壁壁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阁下。战国壁外表分红一、二或三区齐心圆纹带,表里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存传统谷纹。表里边缘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这时代呈现了出廓玉璧等立异制造,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身动的植物抽象。雕琢技法广泛应用粗细阴线联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刀工尖利挺立,刀痕较深,转角锋利。谷纹乳突丰满均匀,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