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期,斧型器是石制的,主要是一种砍砸用的生产工具或武器,在红山文化遗址中也大量出现。玉斧最早出现是距今6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笔者在几处红山文化遗址看到了这样的场景,玉石原料与带有切割加工痕迹的玉石半成品,玛瑙石矿料与成品、半成品刮削器,以及制作刮削器剩余的玛瑙“石核”,会集中出现在一个小地方,甚至鸡骨白玉管子等小件玉器成品也偶尔现身。
仿品红山玉器产业链除了源头和最初的流通渠道与真品红山玉器的产业链不同,其他环节大体一致。仿品绝大部分是出自个人作坊和仿玉车间这两个源头。个人作坊的这些高仿红山玉器在红山玉器收藏品市场中对收藏圈的藏家杀伤力极大,甚至在拍卖会上和比较知名的收藏机构或私人博物馆里常时有现身,这也是比较谨慎的收藏机构往往对来路不明的红山玉器敬而远之的原因所在。
红山文化玉斧如何卖高价,咨询电话:(陈先生)
红山文化玉斧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白玉斧-----价格:165万 日期:
红山文化青玉斧价格:317万 日期:
红山文化青玉斧价格:186万 日期:
红山文化青玉斧价格:327万 日期:
红山文化玉猪首龙形珮价格:352万 日期:
红山文化玉兽形玦价格:362万 日期:
红山文化玉斧价格:414万 日期:
红山文化玉斧市场价,掮客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红山玉器辨识能力,有的掮客本身就有古玩商或收藏家背景,通过专职“跑货”获得不菲的佣金。超级收藏家和收藏机构作为民间红山玉器的“大客儿”,也有相互交流,在这个交易环节中,红山玉器往往体现了在收藏圈中的经济价值。然而,红山玉器成为大客儿们的私藏后,虽然到达了产业链的顶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便是红山玉器的最终归宿,红山玉器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遗产,最终还是属于整个人类的社会财富,这一点,可以从一些收藏机构和超级收藏家无偿向博物馆捐献的事实中初现端倪。
同时,有一些玉器也反映出他们还有一些自己研究制作的,现在还不为我们所知的特殊工具,诸如打细长孔、切割玉料等工序所用的工具。他们利用这些建立了“玉器作坊”,精美的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玉斧在红山先民手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红山文化玉斧年代,从目前红山文化遗址中找到的玉器加工工具看,孔是用一种箭镞型的玛瑙刮削器磨制而成,这也是红山玉器孔的主要特征。整体观斧,厚重、古朴,极具神韵,件件是难得的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真品红山玉器的产业链。真品红山玉器的源头一般都在红山文化所在地域内,分别以考古挖掘、早期传世品、老乡偶得和盗墓者盗墓等四种方式现身于世。其中,老乡偶得与传世品中的一小部分被考古所与各级博物馆征集,与考古挖掘品一起被保存在考古所与博物馆里,偶尔会在文博系统内部进行馆际之间交流,一般很少会在民间收藏领域里流通。
笔者近日下乡踏青,在一老乡家见到一把玉斧,据老乡讲是在山上放羊时捡到的。此玉斧长102mm,宽87mm,厚14mm,造型呈窄长略微梯形,周壁浑圆,坡形且厚重,刃部没有明显锋刃。由于北方特有的土质、气候及特殊的随葬方式,此玉斧经过近六千年的洗礼,通体满浆弥合,表面形成了厚重自然的暗白色的松化包裹物,有酥透感,质变部分深达玉骨,酥透质变物上面又生成一层钙化包浆,这种独特的包浆更加透出了历经几千年的玉斧神韵。玉斧上部一小处包浆已被持斧人打开,约有三五毫米厚,透过包浆,观其玉质,光泽晶莹温润,组织缜密,玉面磨光,属于角闪石类玉种。更难能可贵的是年代久远、器形厚重的这把玉斧,经敲击后,仍能发出清脆悦耳舒远悠扬的声音。“玉有五德中声音舒远悠扬的物理特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论述,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印证。这是一件典型的早期红山文化时期手工琢磨工艺玉斧,作为一名红山文化爱好者来说,能亲自上手史前玉礼器,真乃奇缘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