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时期,在内蒙古东南部赤峰一带和辽宁省西部地区,出现许多带有磁性(指可被磁铁吸引,下同)的“红山玉器”类型的雕件,有人将它们的材质视为陨石,称其为“红山文化陨石器”,颇引人瞩目。并有许多人热衷于收藏这类雕品,从几件、十几件到几十件不等。从网上看到,有的人已收藏达数百件以上。某些学界人士也随之撰文赞赏,成为收藏界的一个新动向。人门判断陨石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能被磁铁吸引,便认为它们的材质就可能是陨石。我在古玩市场上看到,不论是卖家还买家,兜里都装有一块磁铁,用于辩识是否为“陨石”。凡带有磁性者,成交价格也要高出一些,如一件动物形或人形雕件,平时价格在200元左右,但若有磁性,便可卖到300—500元。这些“红山陨石器”,突然大量集中出现在古玩市场上,不免令人生疑。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窖藏”之物,被当地百姓发现到手后,辗转流入市场,并非正式发掘出土;二是来自某些造假窝点。因受利益的驱使而专门下此功夫,一些所谓“红山陨石器”,便粉墨登场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文博界管理层的重视,尽早弄个水落石出,因为它们是“红山玉器”类型的器物,其真伪皆举足轻重,不能视而不见,不可等闲视之。从所见到的一些实物和网上展示的大量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些“红山陨石器”,并非同一种材质,据我观察,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类似以“铁陨石”为材质的“陨石器”,它们呈灰黑色,略泛银光,磁性很强,多为一些必较典型的“红山玉器”造型,诸如勾形龙、玦形龙(通常所称的玉猪龙)、太阳神、勾云形玉佩等等,某些比较大一些的器件,雕工精巧、纹饰细腻,可以说美伦美奂,其表面多有大小深浅不同的蚀坑、蚀疤,底部一般都是红褐色或铁锈状的堆积物。凡是用这类材质雕出的器件,拿在手中有沉掂掂地坠手感,我曾测其比重,一般都在4以上5以下,查有关资料得知,如果是铁陨石,比重应在7以上,在4以上5以下者,是铁陨石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这类“陨石器”令人置疑;
(2)有如以“石陨石”为材质的雕件,它们多呈黑色或灰黑色,也都带有比较强的磁性,遍体零星地分布有大大小小的金属光斑,光照下亮点闪闪,器型五花八门,体表多有一些红褐色蚀坑或蚀疤,有的小件表面油润光滑,似有包浆,多为缀饰或佩饰,大件多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动物形、人形或复合型器件,重量在数百克至数公斤不等,有的大型雕件,如“太阳神”等,可重达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除此之外,近来在赤峰北部旗县还发现一些造型更比较复杂的红山玉器类型雕件,其纹饰十分精细,个别的还带有文字(非夏代文字)或符号,它们多为复合型雕件,高度在20公分左右,以龙、凤(鸟)造型或纹饰居多;除此之外,还发现一些尺寸比较大的版画,有的甚至成套出现,画面内容主要反映当时的祭祀或宗教活动等场景。如果这些雕件是到代真品的话,可能是后红山文化时期至夏代初期的雕作,有待深入探究;
(3)犹如以“橄榄石陨石”为材质的雕品。表面观察,整体呈灰黑色,间有墨绿、青绿、黄绿、灰白、浅褐等色的斑块,光照薄片处,可透出条块状、点状的浅黄、黄绿与暗绿等色的光斑。采用这类材料雕琢出来的“红山陨石器”比较多,也不乏有一些精美之品。不过,橄榄石陨石(属于石铁陨石),是比较罕见的一类陨石,它们的材质是橄榄石陨石的可能性很小。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红山陨石器”,有各式各样的造型,可以说,在红山玉器中所能够见到的器型几乎都有,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器型。从造型、纹饰与工艺水平上看,远比红山玉器高超。学界曾有人将它们与“黑皮玉”、“泛红山文化玉器”等联系起来,也归结为“高度文明时代”的产物,但这一说法,纯属主观推断或猜测,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对于大量出现的“红山陨石器”,我们必须慎审对待,既不能盲目认同,也不能全盘否定,首要的是,必须彻底弄清它们的材质到底是不是陨石,不可含糊。仅凭它们能够被磁铁吸引,就断定它们是陨石器,太过简单,显然站不住脚。不过,若不及时澄清,极易鱼目混珠,也极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有磁性的石头不可能都是陨石,听专业人士讲,像辉绿岩、褐铁矿石、磁铁矿石以及某些岩浆喷出岩等,都有很强的磁性。我试过,有些橄榄石也可被磁铁吸引。在我的藏品中还曾发现,有的墨玉也带有一定磁性,甚至一些看来似玉,却也显现出微弱的磁性(亦指可被磁铁吸引)。对于是否为陨石,最近我了解到一个非常简单的鉴别方法,不仿一试,其操作方法是:取一白瓷片(不要挂釉的),将雕件尖锐部分或凸棱处,在上面划几下,见有明显的灰黑色或红褐色划痕的,其材质都不会是陨石,如果划不上很重的颜色,有是陨石的可能性。对于手中已有的所谓“陨石器”,可用此方法大致筛选一下,以去伪存真。当然,最终还是要作出正式的科学鉴定才会被学界认可。
近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有很深刻的教训,因红山玉器造假猖獗,造成市场混乱不堪,严重地干扰着对红山文化、特别是对红山玉文化的深入研究,所造成的有形或无形的损失无法估量,若再允许大量假陨石器混入其中,势必会再添新乱,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不使之泛滥。对于造假的“红山陨石器”,必须及时剔除,且要彻底捣毁造假窝点。当然,我们并不排除会有真正的红山陨石器,如果最终能够鉴定出一些“红山陨石器”确为到代的真品,那倒是一件大好事,在“红山玉器”的家族中,又发现了新的材质,会再次提升“红山玉器”的文化内涵。学界早有共识, 古人琢制器物,都是就地取材,遇到什么就用什么。我们已看到,在“红山玉器”的材质中,除普通石料、玉料之外,还曾见过采用煤晶石、玛瑙、绿松石、水晶、青金石,兽骨等琢制的“红山玉器”,当然不排除红山古人也会选用陨石(当时的古人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陨石)作为雕琢材料。可以确定的是,在远古时期,在中国北方的这片土地上,一定会有各种陨石降落,也许还曾降落过陨石雨,尽管每年降落到地面上的陨石数量极少,但数千年的累积,古人遇到陨石的机会要比现代人多得多。因此,在“红山玉器”中,发现少量陨石器件并不奇怪。事实上,在我们所见到的一些雕件中,的确有极少一部分器件有着很浓郁的古旧之气,除带有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蚀坑或大片斑痕之外,还带有浑厚而自然的包浆,它们极有可能是真正的“红山陨石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想到:古人在制器选材时,也不能排除使用陨石之外的带有磁性的某种石料来琢制器件,因此,对于“红山陨石器”,也不能完全依其材质是否为陨石而决定其生死,换一句话说,对于带有磁性的非陨石器件,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棍子打死,还必须仔细研究分辨。关键在于它们是否到代,即是否属于那个时代的原始之器,如果确是出于古代先人之手,则同样是国之瑰宝,防止因“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造成误判,甚至造成新的文物冤案。说到误判,我们记忆犹新的是,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多数专家、学者们曾一直错误地认为红山玉器的材质都是岫玉,并以讹传讹,结果造成以岫玉为材料的假红山玉器遍地皆是,后遗症至今仍未彻底根除。
您好,我是深圳太古国际拍卖公司的李经理,有空请把我的号码存下来
联系人:李经理
电话: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嘉宾路2002号彭年广场40楼
地铁:1号线国贸站B出口,往前直走,过一个红绿灯
希望我公司能帮您实现藏品价值,互利双赢!如您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