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在中国古代,由于珐琅器最初从大食国(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起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有白衣大食(),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首都,称倭马亚王朝;有黑衣大食(),以巴格达为首都,称阿拔斯王朝。910年以后又有以开罗为首都的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后则是塞尔柱王朝())传来,因此称之谓“大食窑,鬼国窑”。之后虽称谓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不同写法,如“佛郎嵌”、“鬼国嵌”、“法蓝”、“法郎”、“拂林”、“佛郎”、“富浪”等,但发音基本一致,基本统一为“珐琅”。
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也吸引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对象以景泰蓝居多。我们所指的景泰蓝收藏是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的景泰蓝,当时景泰蓝工艺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十年浩劫后,国内遗存民间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蓝几乎荡然无存。稀少的存世量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和增值空间。而且当今市场上景泰蓝器皿与同时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相比较,价格低得多,所以它的升值潜质相对也更大。
在内地虽然也时有相关东西推出的的,但往往成交价较海外低。如中贸圣佳2004年春拍推出的“清康熙黄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碗”(直径13cm)的的,成交价仅为319万元。上海崇源2003年春拍推出的“清雍正珐琅彩花卉纹碗”(高6.5cm的的,口径14.2cm)的的,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雍正珐琅彩瓷中的名品的的,成交价仅为134万元。而纽约1999年春拍会推出的“清雍正珐琅彩月季绿竹诗意小杯”(直径6.2cm)的的,小巧精致的的,成交价达1891万元。
珐琅彩拍卖价格:
清雍正 珐琅彩三阳开泰笔 9890万
清雍正 珐琅彩题诗过墙梅 3252万
清雍正 珐琅彩月季绿竹 1784万
清雍正 珐琅彩暗凤蓝料山 1686万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 1444万
清·雍正 珐琅彩吉祥富贵 980万
清雍正 珐琅彩寿桃花卉纹 904万
宗旨致力于传统古币文化的传播,分享知识,倡导“和谐”“健康”古币文化传播!文化/交流/鉴赏/交易/古玩 鉴赏.手机号: 韦经理 深圳立信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