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上虞,世界青瓷之源。迄今发现散落在曹娥江两岸的近400处青瓷窑址,见证了上虞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和青瓷生产史,而这也成为上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浦镇“小仙坛”越窑遗址,为世界上最早的瓷器产地,制瓷历史从东汉至宋代长达一千多年,2006年挖掘的凤凰山窑址群代表了三国西晋时期越窑烧瓷技术水平,两者分别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上浦镇大善村一位村民在禁山南麓意外发现的一处窑址,经专家发掘鉴定有三条保存较为完整典型的龙窑,代表了东汉至三国、西晋不同时期的装烧工艺发展过程,发现了东汉时期全新的青瓷类型,填补了越窑青瓷发展的历史空白。
我国学界传统说法认为东汉时完成了“原始青瓷”向青瓷的过渡,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上虞小仙坛窑址为代表的宁绍平原东部地区,已经烧制出成熟瓷器。小仙坛、上林湖等地有20余处越窑遗址,可见那里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越窑烧制中心区域。
哪里能出手越窑青瓷羊,咨询电话:(陈先生)
越窑青瓷羊 天价,《春秋繁露》云:“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其意思是:小羊在母羊身边吃奶时是跪着的,表示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比感谢。因此,羊,成为仁慈之象征。这尊跪伏着的青瓷羊,就向世人传递着这样一种伦理美德。
另一尊东晋越窑青瓷羊为上海博物馆之藏品,造型亦为跪伏状,浅青色釉面,纹饰清晰,饱满雄厚,手法夸张,是受观众喜爱之展品。
西晋越窑青瓷价格,羊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古人以“马牛羊鸡犬豕”为六畜,说明其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羊可承载艺术,因此很早便走入人类视野,斑驳的岩画中,有它们壮硕的身影。从商代的“四羊方尊”、“三羊铜罍”,到汉代的“羊形铜灯”、唐代的“三彩陶羊”,羊的各种形象更是随处可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象之一。
越窑青瓷羊在东汉、三国、两晋烧造,墓葬里不时出土的实物,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权贵们对此物之偏爱。这尊东晋越窑青瓷羊是安徽宣城市博物馆的一级文物,属东晋时期的生活用具。此尊青瓷羊于1986年元月在宣城市西郊石板桥狮子冲东晋墓出土。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3.6厘米。昂首,大弯角,睁目,抿嘴,颌下有须如钉状,跪伏状,腹侧刻划两翼纹饰,角上饰有斜线纹,头顶有一圆孔,用以安插蜡烛,尾巴微微上卷,器身通体施青色釉,眼珠点黑色釉,整个器物造型优雅,美观生动,堪称一绝,可以说是越窑鼎盛时期的杰作。
“完成越窑青瓷遗址公园一期规划、启动青瓷文化创意园和上虞博物馆建设、建立青瓷文化发展基金、‘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建成运行、争取越窑青瓷列入申遗预备名录,重塑青瓷之源品牌形象……”上虞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及上虞区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传承发展青瓷文化,打造上虞新的城市名片”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