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是那一场有名的“安史之乱”,安指的是安禄山,史指的就是史思明
史思明:突厥人,原名阿史那崒干,后来因为战功被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他从小就和安禄山认识,两人因为偷盗牛羊被官府抓住,本该乱棍打死的,安禄山吹嘘自己本事了得,杀掉可惜了,活着还能替朝廷出出力气,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便让两人成了一名边军的“捉生将”,专门负责抓奚族契丹这些外族的俘虏,结果两人不仅仅是嘴巴能吹,实力也确实了得,积累战功不断升迁,在“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已经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了,史思明则是安禄山的手下,时任平卢兵马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史思明跟随安禄山起兵反唐,第二年叛军攻下洛阳,安禄山称帝,令史思明经略河北,封他为范阳节度使,所辖十三郡,领兵八万之众。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二儿子安庆绪杀掉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帝,后为史思明所杀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称帝,国号大燕,改元顺天
《新唐书》中记载:“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即而又恶“得壹”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这意思就是“得壹元宝”钱是史思明占据东都洛阳所铸造,不过才铸造了没多久,史思明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就又将钱文的名字改成了“顺天元宝”,由此可知“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是对孪生兄弟钱,同为史思明所铸

“顺天元宝”钱、“得壹元宝”钱
“得壹元宝”钱和“顺天元宝”钱直径都大概在35-36毫米左右,为一种虚值大钱,史载史思明铸造此二钱与开元通宝钱并用,以一当开元通宝钱一百使用(历来造大钱的都没好下场,变相抢劫)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和安禄山一样,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和部将所杀。
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也使得中原动荡,千万百姓死于战火;随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之祸使得盛唐景象一去不复返
如果您手里有类似藏品想出手,不妨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