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不等于建筑设计。建筑固然是构成博物馆的要素,但博物馆建筑仅仅是舞台,展览才是博物馆建设的主角,才是博物馆建设的核心,优秀的展览方能真正吸引观众。博物馆建筑建设得再宏伟壮观,但如果展览不精彩,难说博物馆建造成功。并且,博物馆建筑的形态、布局和体量主要取决于以展览为主的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但遗憾的是,各地博物馆建设往往错误地认为建造博物馆就等于造建筑。于是主次颠倒,重建筑,轻展览,建设资金大量用在博物馆建筑上,而本该是博物馆建设最重要的展览筹建费用则捉襟见肘。结果造成建成后的博物馆展览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博物馆建成开放不久就出现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显然,博物馆是个通过举办展览向观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机构,只有推出既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展览,博物馆建设才能称得上成功。
建设一座理想的博物馆,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保障,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建成的。博物馆是一种知识形态的文化设施,它的建设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学术支撑——展品收藏基础和学术研究基础。展品收藏是博物馆建设的物质基础,学术研究成果则是博物馆展览提出概念和观点、提炼展览主题、组织展览内容以及辅助展品创作的依据。显然,没有一定的收藏基础和较为扎实的学术研究是难以建成一个理想的博物馆的。但遗憾的是,我国不少博物馆在建设之际,藏品收藏很少甚至是零收藏,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学术研究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博物馆的建筑躯壳建起来了,但作为博物馆灵魂和核心的展览却往往是劣质的。一些地方博物馆建筑建造得很壮观,但因为没有收藏和展品,结果博物馆被迫用作大商场。
博物馆是一个容器,要承载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管理等功能。因此,博物馆建筑规划和建造的首要原则是“功能第一”。所谓“功能第一”,就是说博物馆建筑物必须符合或适应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满足博物馆文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和活动对建筑空间的要求。博物馆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一个涉及特殊需要和活动的有机体,不能让博物馆机构这个活动体去适应建筑,而应该让建筑去配合博物馆。一个合适的建筑是博物馆工作和活动尤其是展览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但是遗憾的是,在各地博物馆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筑形态、轻建筑功能的现象。为了将博物馆建成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视为政府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