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的翡翠日用品中,餐具占有重要位置,主要有杯、盘、碗、盒等。由于日用器具的器形较大,因而高翠作品较少。这些作品胎体薄而均匀,器表平整光滑,较少起伏,表面抛光较好,表现出翠料的质感。
翠碗,清,高7.3厘米,口径17.3厘米。
翠色青绿,有大片重绿色。碗敞口,口沿处有唇,圈足。光素无纹。
此碗所用翠料颜色不均,局部或青绿,或深绿,但此等作品亦数难得。原藏清宫遂初堂。
乾隆时期玉器撒播至今藏品希罕不多,除上海故宫博物院和各大博物馆有馆藏精品之外,民间很难再发现精品。其时的仿古风盛行,乾隆在位中期就命宫廷造办处制作了一批又一批精品的玉件,器型包罗许多方面,常见的有玉碗、玉圭、玉璧、玉香炉等等。
乾隆时期的玉器以它精湛的工艺博得众人的喝彩,在雕琢技法上堪称一流。“乾隆玉器”之以是在各大拍场上屡创高价,有其奇异历史情形的因素。乾隆时期政治时势的稳固,国力郁勃,财富的空前积累为奢侈享受提供了富足条件,细腻艺术品受到皇室贵族的垂爱。
菊瓣纹玉碗拍卖成交记录有哪些,咨询电话:(陈先生)
菊瓣纹玉碗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白玉碗-----价格:453万 日期: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菊瓣纹碗---价格:223万 日期:
清乾隆白玉碗二件价格:334万 日期:
清十八世纪白玉碗价格:142万 日期:
痕都斯坦碧玉菊瓣纹碗价格:121万 日期:
痕都斯坦碧玉菊瓣纹碗价格:447万 日期:
清菊瓣纹碧玉碗价格:222万 日期:
天府纹银龙凤玉碗,翠太极纹浅盘,清,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
翠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盘心浅浮雕太极图案。此盘翠色绿而质地细腻,有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制品中极罕见。
古人对玉盘非常珍爱,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盘流行。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此盘的造型也较为常见,但其他玉盘多无口沿上的唇。清宫所制翠盘数量极少,非常珍贵。
翠鱼式盒,清,长27.8厘米,宽7.2厘米。
翠色青绿。盒为鱼形,两半相扣成盒。鱼身有细鳞纹,鳍、尾、鳃部嵌有红宝石。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咏痕都斯坦玉鱼》。
据诗而知,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鱼上宝石的镶嵌方式也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别,一些学者认为此盒是清宫廷所制。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径24.8厘米。
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产生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笔洗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作为陈设品。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雕刻纹饰工细圆润,没有明代古拙、奔放,也没有清乾隆以后险峻露峰的特征。在我国玉器史上,向以“金镶玉”器为重宝。而今天所见的被认为是其中最为精美绝伦的一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用玉史与造玉史。清代琢玉的规模、产量、种类,在中国古代玉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其工艺水平集历代工艺之大成,掀起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造玉高潮,它艺术成就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乾隆玉”。而我国从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汉白玉这么高洁素雅的原料,利用这种优质原料进行雕刻的艺术创作,也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清代,内地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中的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中的一种。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径18.5厘米。
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微敞,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八瓣形,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款。
此种托杯器,宋、明之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为托杯中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