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安徽铜元局直到同年8月初开始顺利生产,这段时间因人事变迁,或请别局代制等其他因素,以前的钱模全部不用,又重新将正面满文改为“宝安”,背面英文改为an-hwei,龙图也不同,英文币值也改为onesen和onecen,风格全然不同,后来币值又改为tencash,铸量颇多。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安徽“宝皖”铜元那么稀少的原因了。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银元多为当时发行量较大的“袁大头”和“清龙洋”等,图案以盘龙为主,人物像图案有民国时期的袁世凯、孙中山等。一些“墨西哥鹰洋”、“日本龙洋”等外来银元也较为常见。银元的价格从120元到300元不等。
安徽造光绪元宝估价真假鉴定,咨询电话:(张经理)
安徽造光绪元宝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光绪宝湖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价格:256万 日期:
湖北省造光绪宝成价格:186万 日期:
湖北省造光绪宝“本省”一-----价格:216万 日期:
大清银币光绪宝安徽库平七-----价格:145万 日期:
陕西省造光绪宝试铸样币全套---价格:194万 日期:
戊戌1898年江南省造光绪---价格:200万 日期:
1899年己亥江南省造光绪---价格:169万 日期:
安徽造光绪元宝价格表,早期著名的铜元收藏家邬德华先生(woodward),为了收集铜币特地在扬州开设一家“帕克电影院”,以九枚铜元为票价,如此每晚可收到千余枚铜币,从中挑选稀少的铜元和版式。他于1926年9月在扬州出版的《中国美术科学杂志》(chinajournalofscienceandaris)上介绍安徽省的十文铜币,其中有一枚正面满文“宝皖”的梅花星飞龙十文,其余皆为满文“宝安”的铜圆。直到1925年的补遗篇中,才又介绍了另一枚“宝皖”六角星飞龙十文,这期间经过了十年之久,但以邬氏收藏之丰富,几乎网罗了所有十文铜元,却独独漏掉了这枚安徽方孔十文,真是不可思议。
一般来说,老版币的价值要高于新版币的价值。老版的两角币、半圆(五角)币、一圆币分别为20万元、45万元、200万元左右;新版币的一角币、两角币、五角币和一圆币分别为40万元、25万元、20万元、80万元左右。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本省银元,创造了国内银元拍卖价记录。该币系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湖北省银元局建成后的初铸品。该币直径3.9厘米,重27克左右,正面中间为‘光绪元宝’,上书‘湖北省造’,下有‘库平七钱二分’的英文字样,左右为‘本省’字样。后因‘本省’两字,有画蛇添足之嫌,故未能正式铸造流通,至今存世罕见。1998年5月,该币在扬州银元铜元拍卖会上,以人民币62万元一举成交。
罕见的安徽造光绪元宝,也有价格奇高的,如广东省造的光绪元宝“双龙寿字”银元,由于留存量少,目前的价位在每枚240万元左右;湖北省造的“大清银币”银元,大字版的每枚130万元上下,而小字版的已近百万元。市场依然秉承着“稀有品种价格奇高”的原则。
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据部份资料显示,“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五文铜元”前后只铸造7060枚,其中满文“宝皖”极为稀少。“安徽方孔十文”铸量更小,目前存世的,可能只有十余枚,是“中国铜元十珍”之一。据台湾收藏家郑仁杰介绍,“安徽方孔十文”分别为民间藏家施诚一、张明泉、郑仁杰、陈吉茂(台湾),施志民(扬州)、秋友晃(日本)以及扬州博物馆(李伟捐赠)收藏。
光绪元宝就材质而言总共有两种,银币和铜币。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发行,成色为91%。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库平七千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文“库平七千二分”,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