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器型多样,常见有薰炉、各式瓶、鰼花觚、如意等陈设器,烛台、香炉、五供、佛龛、佛塔、佛像等祭祀供器,印盒笔筒笔架托盘等文房用品,以及犀牛、狮子、骆驼、马、水禽飞鸟等各式动物造型的陈设供器。
到了明代,中国在珐琅制作上有了很大生长,尤其是在景德年间,由于天子亲爱珐琅,其制造工艺日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工艺特色的珐琅艺术。珐琅的品种也日渐富厚,除了盒、盆、碗、烛台等日用品以外,尚有花觚、鼎、尊等大的摆件;装饰图案更是多姿多彩的人物、花鸟、动物、果实、风物等;最为主要的是缔造了许多新的釉色,仅蓝色就有钴蓝、天蓝、宝蓝、普蓝、粉青等。
景泰蓝珐琅彩花觚鉴定高价上门收购,咨询电话:(电话) 或 (电话)(李经理)
本公司近几年对景泰蓝珐琅彩花觚市场分析估价:
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价格:日期: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大花觚------价格:日期:
雍正款花觚一对价格:日期:
清乾隆黄地粉彩花卉纹寿字花----价格:日期:
景泰蓝花卉纹花觚价格:日期:
景泰蓝和珐琅彩的区别,景泰蓝在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曾经比玉石珠宝都珍贵。“随着近年来文物回流,一直在外洋市场较为受到瞩目的景泰蓝藏品日渐受到国内藏家的关注。”陈克涛先容说,2009年11月,内地还首次推出了珐琅器拍卖专场,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拍出了369.6万元的价格。2009年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芦雁小瓶成交价224万元。2009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的春拍会中,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珐琅器拍卖的天下纪录。
清代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生长,胎薄,掐丝细,镀金金水较薄,但金色很鲜亮。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而用彩釉料,无论何种颜色,其釉面不透明少灼烁。彩釉比明代要鲜艳,色彩转变更富厚,器物较少砂眼,图案文饰繁缛丰满,但不及明代的自然生动。清朝是乾隆时期,数目多,品类多,质量好,胎体厚重,镀金厚润。
近几年景泰蓝珐琅彩花觚市场行情价格:
铜胎画珐琅婴戏纹花觚一对------价格:日期:
清乾隆景泰蓝鎏金缠枝花卉纹----价格:日期:
明铜出戟蕉叶纹花觚价格:日期:
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价格:日期:
清中期景泰蓝出戟花觚价格:日期:
珐琅彩工艺,景泰蓝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宣德工艺日趋完善,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到达巅峰,初创时只有蓝色,以是叫景泰蓝。以后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远景泰蓝的名字。“珐琅器凭证制作技法的差异,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三种,掐丝珐琅是其中工艺难度的一种。”据先容,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锤胎,画师在胎上构图,再用铜丝在铜胎器表凭证所画的样稿焊接出响应的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差异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多次重复高温烧结,最后打磨平滑,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中国特有的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镌刻武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景泰蓝,也叫珐琅。古代生产景泰蓝的工厂就叫珐琅厂。珐琅是译音,珐琅的工艺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发现的。珐琅自元代传入中国,先进入上海,上海人其时把珐琅也称为“佛郎”、“佛林”,厥后逐渐地称为“珐琅”,珐琅也传到了日本,日本叫“七宝烧”。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团结的奇异工艺品,在明代及清三代专为宫廷御用陈设,现在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