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一般收藏投资者往往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青铜礼器上。近些年来,不少藏家已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青铜兵器和杂器等小件。
据了解,青铜器小件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用具(铜镜、带钩、洗、樽、灯、燎炉、熨斗等)、车马具(轴饰、辕首饰、銮铃、马冠等),及货币、度量衡、符、玺印等。这些小件器物设计精美,造型别致,小巧玲珑,易于放在掌心把玩,同时也可以作为观赏摆设,是收藏家颇为喜爱的艺术精品。
在中国历史上,青铜器不仅是“重器”,而且还是“贵器”。在周代,作为礼器的青铜器也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甚至上达天子下至士大夫所用青铜器的数量和规格都有定制,如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超出即为僭越。正如考古学家所说,“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怎么去评估青铜乐器的好坏,咨询电话:(电话) 或 (电话)(李经理)
本公司近几年对青铜乐器市场分析估价:
19世纪初制帝政风格铜鎏金----价格:日期:
19世纪初制帝政风格铜鎏金----价格:日期:
约1780至1810年制法----价格:日期:
西周中期公前十至公前价格:日期:
青铜角带盖--价格:日期:
青铜乐器花纹,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钲、铙、鎛、编甬钟、编钮钟等,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不仅体现了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发展的脉络和重大成就,显示了洛阳地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湖北随州发掘的曾侯乙墓中的青铜乐器,为青铜乐器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而长丰出土的这组编钟比曾侯乙编钟铸造的时间还要早,铸于春秋时期,以是被专家称为“春秋编钟”。“西周时的编钟一样平常是巨细3枚的组合,到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既有9枚一组的,也有13枚一组的。长丰出土的就是9个造型相同、巨细纷歧的编钟组合。
近几年青铜乐器市场行情价格:
19世纪初制帝政风格铜鎏金----价格:日期:
约1820年制法国帝国风格----价格:日期:
约1780至1810年制法----价格:日期:
约1780至1810年制法----价格:日期:
约1810至1830年制法----价格:日期:
青铜乐器的种类,“一般青铜礼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少,精品来来去去也就那么些,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昂贵,收藏难度大,这也是藏家开始热衷于收藏兵器杂器的原因。”方华锋告诉记者,“像铜镜这种小门类的青铜器,目前在市场上也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价格较低,收藏起来门槛也相对较低,容易上手。”
铜铃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年在洛阳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的考察与挖掘中,先后有4只铜铃出土。出土的铜铃均为青铜铸造,体形较小,器壁较薄,铃体上窄下宽,横断面为合瓦形铃体,一侧有扉棱,舞面为平面,上面设有桥形钮。这些铜铃出土时,铃体皆被数层织物包裹,铃舌为玉质,保存完好,有的尚被置于铜铃腔内。铃、舌金玉相配,可见在当时为极其珍贵的物品。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在二里头铜铃之前的远古时期,河洛地区已有陶铃出现,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陶铃是最早的一例,其铃体为手工捏制而成,形制呈圆台形,肩下两侧有一对对称的斜孔直通体内,顶上有圆钮。仰韶文化时期郑州大河村遗址也有一例陶铃出土,形制为手制,椭圆形,铃口较侈,肩上无穿孔。
这件兽面纹铙,是1973年春安徽庐江县泥河区农民在干涸的河床挖土建菜园时发现。偏辟农村,文物意识淡薄,农民当时没有抛弃,只是因为这块“破”铜较重,想到送废品收购站能换几个钱,就扛了回来。十年动乱结束,安徽在全省开展流散文物普查,有幸保住了它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