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工作之余常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如:舞厅、游戏厅、KTV等。这种生活也让人担心,如果长期置身这种喧闹的环境中,容易引发耳鸣,严重的话会导致听力严重障碍。
耳鸣的测量包括有3个方面
1、耳鸣的心理声学测试:音调测试、倍频混淆实验、耳鸣响度测试、耳鸣响度主观评估、耳鸣掩蔽听力图、耳鸣残余抑制或掩蔽后效应测试。
2、患者对耳鸣的反应:这通常是采用问卷的形式获得的。例如前面提及的耳鸣致残问卷,另外美国爱荷华大学采用的耳鸣残疾问卷和耳鸣活动问卷。
3、患者整体的心理状况:这也通常是采用问卷的形式获得的。例如Beck焦虑问卷等精神、心理学评估。
根据病史、听力学检查资料、全身检查资料和心理学评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和定因等四部分的诊断。
耳鸣的对症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片、韩百通茶包等;或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的药物,有ATP、辅酶A等;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西比灵、利多卡因等能抑制听觉系统的异常兴奋活动。
2) 掩蔽疗法:利用外界的声刺激来抑制内耳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也可用助听器代替掩蔽器。
3)心理治疗,利用不同的生物反馈信号训练患者进入松弛状态,恢复体内相对平衡,以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总之,耳鸣一般对健康危害不大,但却令人烦恼不安。目前治疗亦存在一定困难。有耳鸣症状饿着,应积极到医院作相应的检查与处理,以免延误某些重要疾病的诊治。如确无特殊疾病,则不必紧张,应保持心情愉快,转移注意力,耳鸣或可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