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的大明宣德炉很少很少,且价格为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场,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均可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然而如果想从这里找到真宣德炉简直是大海捞针,但事物不是绝对的,河里总会有鱼,也许我们会在某个古董摊上遇到真品,那么你如何断定它的真伪?这就需要你掌握一些鉴定知识。 其实古玩中最容易鉴别的就是宣德炉,因为真伪之间相差太悬殊了,通常认为不易鉴别的,是因为没有见过真的宣德炉,一旦见过真的宣德炉,真假优良一目了然。
鉴别时,首先要知道真宣德炉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反复提炼,同时铜中加入金、银等贵金属,这样,愈烧愈纯,金银等贵金属便浮于表面,轻轻擦拭,便泛出光泽,所以说铜质非常精细,而作假者不知其内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不了解其比例,因此从铜质上能鉴别真伪,须看宣德炉底、足,露铜精者为真,粗劣者为假。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振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藏品出手及拍卖 甄选民间精品送拍至各大知名拍行 匡时 嘉德 翰海 保利等一线拍行 王女士。
据藏家介绍,宣德炉的拍卖价格近些年来一直在往上走。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其中的20座在2010年匡时秋拍“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全部成交,总成交额9844.8万元,平均每件492万元。其中一座“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7年增值9倍。 兽耳三足宣德炉————成交价623.75万—— 冲天耳宣德炉—————成交价228.0万—— 大明宣德炉——————成交价3000万—— 铜绳纹兽耳宣德炉———成交价434万—— 铜龙耳宣德炉—————成交价860万—— 海棠式宣德炉—————成交价795万—— 铜兽铺宣德炉—————成交价946万—— 三足鬲式宣德炉————成交价342万—— 明朝宣德皇帝在位时,颇爱艺术品制作,为得一精品的铜炉,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汝、官、哥、均、定名窑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绘成图样。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德皇帝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皇帝亲自监督了整个制作过程,并下令从暹逻国口一批红铜。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为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启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宣德三年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三千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年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