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性耳鸣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能与杂音和噪声区别,后者检查者能听到,而患者也常能听到。耳鸣性质可能是嗡嗡声、铃声、轰鸣声、哨声、嘶嘶声或包括更复杂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始终在变。一般伴有耳聋,耳鸣产生的机制仍然不明。
噪音性耳鸣的诊断鉴别
1、轻度耳鸣: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的环境中出现轻微的耳鸣,耳畔萦绕嘶嘶声、流水声等。此类耳鸣如果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噪声环境,一般可自行消失。
2、中度耳鸣:持续耳鸣,在十分噪杂的环境中仍感受到耳鸣,有时会影响情绪,心烦意乱。这时患者需要注意平时耳鸣的变化,长时间耳鸣,应及时到专业耳鼻喉医院诊治。
3、重度耳鸣:持续耳鸣,严重影响听力,时间稍长便不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聆听对方的交谈上,经常注意不到别人在和自己打招呼,时常心烦意乱、易怒,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重度耳鸣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避免造成极重度耳鸣。
4、极重度耳鸣:长期持续的耳鸣,此类耳鸣常常出现眩晕,且对于他人之间的交谈,哪怕是近在咫尺他们也经常难以听准,患者难以忍受耳鸣带来的极度痛苦。极重度耳鸣的耳聋的前兆,如若不及时治疗,为造成耳聋,给听力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
在防治耳鸣方面,要保持情绪稳定,减轻思想负担,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忌烟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在治疗上由于病因复杂,要根据不同病因,积极治疗引起耳鸣全身性疾病,药毒性耳鸣要立即停药,噪音性耳鸣要脱离噪音环境等。药物方面要首选镇静剂,再根据不同病因选用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维生素和营养神经药,如临床常用韩百通耳鸣丸、卡马西平、西比灵、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噪音性耳鸣对听力的损失如此之大,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耳朵保健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2.耳朵保健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3.耳朵保健要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