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币在历史上出现的少之又少,但是这并不是代表就从没有出现过。今天小编带了的这枚古代金币就是晚清时期铸造的大清金币——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
我国使用金币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二百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国就行使“郢爰”等金版货币。那么今天作者给各位读者带来一枚存世及其稀少的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
近年来,先后出土多枚汉、唐时期的金质钱币,如五铢、开元通宝等,上述金钱和后朝代中所铸的一些金质钱,种类不多,它们大多不是流通货币,而是特意铸之,以作馈赠之用的赏赐钱,所以铸造数量均很有限。这枚钱币正面中央珠圈内镌汉文“大清金币”,珠圈外上环镌“光绪丙午年造”字样,下环镌“库平一两”,左右两端各镌一个五点花星。背面中央镌蟠龙图,四周镌云纹。
我国近代机制金币则始于清朝晚期,早在光绪中叶时,清廷中既有些官员倡议我国行使金币,如陈炽在《通用金镑说》中提出“欲收利权,欲兴商务,并非铸金钱不可,金钱之轻重,非仿用金镑不可”之议,光绪三十年(1904年)户部为筹款以铸金币,特向朝廷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并由天津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试铸了金币。
该币面中间有楷书“大清金币”四字,上端有“光绪丙午年造”,下端有“库平一两”字样,背面蟠龙,四周绕以云纹,光边,次年造币厂又试铸了“光绪丁未年造”的金币,除正面的铸造年份不同,背面的龙图、云纹、线圈也异,现发现丁未大清银币有两种版别,并且均为齿纹边。
“大清金币”虽以试铸成品,但总因我国藏金有限,最终未能实施流通,今存世也甚少,丙午丁未大清金币的银质和丁未红铜试铸样币,均为仅见之品,应比金币更为珍贵。
“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像这种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背面中央镌一条栩栩如生蟠龙,四周镌云纹,在中国,收藏家极其喜欢这枚银元,因为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在民间传言,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这枚银元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