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重量不等,因此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
银锭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直至清朝,开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元);盛唐时期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与同好共赏。
深圳太古国际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征集部赵经理
手机:166 2078 1034 QQ:120 7095 854 邮箱:120 7095 854@QQ.COM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嘉宾路彭年酒店40楼
征集瓷器,玉器,字画,青铜器,杂项,奢侈品,现代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交易与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