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根据成熟青花瓷应具备的三要素,即,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色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来衡量,并参酌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关于青花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起源于唐代,有人认为起源于元代,还有人认为青花是外来品种。
一、认为青花起源于唐代的:
唐代湖南的长沙窑已经出现了釉褐彩、釉下褐绿两彩等釉下彩工艺。钴料在唐代也已有使用,特别是在唐三彩中钴料的使用相当大量与普遍。当然靑花必须是两个条件的结合与同时具备。1975年江苏扬州曾出土一件釉下钻蓝彩的唐代瓷枕残片(南京博物院等单位:《扬州唐城遗址一九七五年考古工作简报》,《文物》1977年第9期》。冯先铭先生在发表于《文物》1980年第4期上的《有关青花瓷器起源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到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1948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的唐白釉蓝彩三足蝮。器肩部用蓝彩绘等距四条横线,横线之间各有四个蓝彩点,器口也有四个蓝彩点,与肩部四点垂直相对。另1972年陕西省乾县唐鳞德元年〔664年)郑仁泰墓出土过一件白釉蓝彩罐。
由于以上这些材料的证明,人们便有理由认为青花起源于唐代。浙江龙泉县金沙塔塔基和绍兴县1970年秋在环翠塔塔基两处出土的宋代青花瓷片又为靑花唐代起源说提供了时间接续上的证明。
二、 持元代起源说的:
认为唐代起源说理由和材料都不够充分与确凿。他们认为扬州出土的唐代瓷枕片,从花纹风格看很难让人相信是中国自己生产的青花瓷器。另外,浙江绍兴环翠塔塔基出土的瓷片年代很不可靠,没有充分的说服力。从唐到元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弥补材料实在勉强。如此种种,唐代起源说也就显得苍白。这一派认为,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人民性情豪放,喜欢豪饮,自然需要大的盛酒器。而且,蒙古族很崇尚蓝色与白色,于是青花这种蓝扫花的大型瓷器就应运而生了——青花器之所以能造得比较大是因为它的胎骨采用了磁石加髙岭土的二元配方法。这种二元配方法制作的胎骨不容易变形,所以能造大器具。
11----冷军 我爱我家 青花瓷板---60.00-80.00万.50万中国嘉德 已开通 拍卖结果
冷军 秋韵 青花瓷板.00-150.00万.50万中国嘉德 已开通 拍卖结果
冷军 乐之境 青花瓷板---100.00-150.00万.50万中国嘉德 已开通 拍卖结果
曹金兴 十春图 青花瓷板元-----1.38万-中国嘉德 已开通 拍卖结果
明嘉靖 嵌青花瓷板红漆镙 .00-260.00万---184.00万北京保利 已开通 拍卖结果
西村 道爷 江戸 卵形小-----3.00-5.00万 ---日本伊斯特 拍卖结果
青花瓷双喜罐----20.00-20.00万--香港皇室贵族 已开通 拍卖结果
如果您喜欢
1、想了解如何简单的鉴定古玩?
2、什么样的古玩艺术品值得你去投资交易?
3、关注公众号 magshede 获取.资讯
4、可拨打免费热线: 蓝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