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2018年齐家文化玉斧的市场价值

  • 发布时间:2018-05-21 19:35:18,加入时间:2018年05月11日(距今2560天)
  • 地址:中国»上海»宝山:上海市宝山区共康路绿地新都汇6号楼916
  • 公司:上海嘉喆珠宝,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姚经理,手机:15077883551

  器为白玉质,白色微黄,隐显青斑,刃部一角有褐色沁,形状略呈长方体。斧长12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重164克。

玉斧上端和两侧面微弧,下端略宽,刃部双面打磨,比较锋利。近背处正中有对钻圆穿,用于系绳佩戴,亦能穿皮条束扎固定木柄,在靠近穿孔的下侧还留有一磨钻浅痕。

  该带穿白玉斧平直规整,玉质光滑细腻,做工精良,保存完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玉斧的种类、制作工艺和用途,以及庄浪地区史前先民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文物观赏价值。

齐家文化玉斧在国内哪里交易好   咨询热线:

  仿商周玉斧,这些分析判断得到了近年来台湾学者的研究支持。在2001年6月出版的《黄河流域史前玉器特展图录》著录玉圭(包括玉锛、玉铲、玉斧等)、玉璋(包括玉刀、玉钺等)、玉璧(包括玉瑗等)、玉琮(包括镯形琮等)、玉璜(包括环玉和联璜等)以及可能与信仰有关的玉器等六类共计67件。按著录注明的情形看,除14件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进的之外,其他53件有相当数量为故宫旧藏(分别以“古玉”和“中杂”字号编号);其中,有被确定为“齐家文化玉器”或“齐家文化风格”的玉器,达40件,包括了该书著录的除玉圭之外的璋、璧、琮、璜和其他五类玉器。

  从考古发掘的遗址和遗物的种种迹象表明,齐家文化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齐家文化的各处墓地中,普遍出现了成年男女合葬墓,武威市皇娘娘台齐家文化48号墓为成年一男二女的合葬墓,男性为仰身直肢,位于墓穴的中央。二女分列于男性的两侧,侧身屈肢而面向男性。在男性尸骨的身上和周围,集中地随葬了80多件玉石璧,鲜明地反映出男性居于统治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由此说明,齐家文化已进入父系社会。在广河齐家坪、积石山秦魏家、武威皇娘娘台等齐家文化墓地中,都发现了殉葬墓,有的身首分离、有的肢体不全、有的无头,这是阶级出现的象征。

  馆藏齐家文化玉器图片,中华民族自古有崇尚美玉的传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玉斧首先以实用器的形式出现,并应运于生产生活之中,从而展示了原始先民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锄耕阶段的出现,斧亦为砍伐斩荆开道之工具。

  它们在经过人们长期的摩挲、盘玩之后,逐渐呈现出圆熟红润的色泽,令人珍爱。由于古玉多素面无纹,或器型较大,因而一部分古玉在流传过程中,有时又被改制成其他玩物,或加刻仿古纹饰。而清宫中的部分古玉更是受到“信而好古”、汉文化修养很高的高宗乾隆皇帝的赏识,每多于器表加刻御制诗、款与玺文,甚至为其配置木座、内胆、锦袱、囊匣,成为帝王闲暇时把玩、爱抚的宝物。《图录》的作者认为,这144件古玉,年代最早的距今约六千年左右,其余的约当据今千年左右。至于它们的文化类型,《图录》作者认为:“本院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多呈现华东风格,诸如红山、大纹口、山东龙山、马家浜、崧泽、良诸、卑南等文化。”并认为这种认识“可支持过去学者们的共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雕玉传统,以华东地区较为悠久,制作的数量较多,器类较丰,雕纹繁富,赋予形而上意义可能也较大。”

  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距今万千年前后的社会生产力生长与社会厘革中,有一个十分主要的生产门类和文化征象是不行忽视的,那就是玉器制作和玉器文化的形成。考古学证实,在今天的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诸省以及台湾岛上,其时都有玉器制作和使用。一些地方出土的玉器,种类包罗有玉礼器、祭器、饰品、工具和武器等,玉器被普遍地运用于礼仪、祭祀和装饰。以至昔人就以为中国曾经有过一个玉器时代。

上海嘉喆珠宝提供藏品估价、拍卖、私下交易、出售   藏鉴定定私下洽购安全保障服务咨询:   专业鉴定+透明交易+真实价格+给客户提供高额收益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