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名称为“月圆会”,是明清两朝时期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加上徐仲南、田鹤仙,实则是十个人
月圆会“”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年龄大的徐仲南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比年龄最小的刘雨岑年长32岁(刘雨岑生于1904年),可以说在中国景德镇陶瓷艺坛活跃了近百年。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正处于"国破家亡,匹夫有责"的动荡时代,在继承我国优秀景德镇陶瓷传统的基础上,汲取民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营养,以扬州八怪为典范,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容纳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时代气息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瓷艺创作,冲破明清官窑的藩篱,像一股清泉,一泄而下,不可遏止。
“”似乎成了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虽然学术界对八人的定位还有一些异议,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对待“扬州八怪”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可以撇开这些名词的争论,去实实在在的看看他们的作品。
“”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从时间纵向来看,年纪最长者徐仲南、邓碧珊有20世纪初的作品传世,自然数量很少。年纪最小者刘雨岑逝世于20世纪60年代末,因此,60年代末也就是“”成员作品的时间底线。由于年纪的长幼以及他们从艺时段的长短,“”成员存世作品多少不一,其中徐仲南、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作品较多,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作品较少。从绘画领域来看,他们的取向各有不同,然而山水、花鸟、人物一应俱全。
如有问题 可咨询小编:(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