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银币,中国的三大银元之一,历来是收藏的热门。近年来珍稀钱币价格一路高攀,尤其是像八卦花钱、光绪银币双龙寿字、大清长须龙等稀少品种,价格更是翻了好几倍,且市场上往往难得一见。广州御藏国际近日征集到一极为稀罕光绪银币一两丁未大版钱,直径4.4cm,重36.56g,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经历了清朝的惊天动地和动荡风雨仍保存完整,实属难得,故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如此精美的银币,为什么没有流通?银币上为什么没有大清符号满文?不妨以大清的两位高统治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来解释。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为“乙未”年;光绪皇帝生于1871年,为“辛未”年。从“乙未”到“丁未”(1907)年是73年。因此,“丁未”年的慈禧太后刚好虚岁是73岁。
而“辛未 ”年到“丁未”年为37年,因此,光绪皇帝在“丁未”刚好是37岁。大清国的皇帝和皇太后都生于“未”年,且逢“丁未”年,73与37,正好相差36岁,一生一世实难碰到,太难得了。另外,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叫来商量事 ”传说,对于老人来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关口,所以到了关口年,老人都讲究穿红内衣,搞点喜庆的事儿来冲一冲。且在1907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身体健康都出了问题,加上光绪皇帝因“戊戌政变”失败,被软禁在瀛台多年,精神不佳导致身体不好,可以说,“丁未一两”就是在这环境氛围下产生的。银币上没有满文,表示该币不是用来流通的,而是用来“冲喜”和“祝寿”的,做行赏之用。因此,它比市面上流通的行用币更精致,更美观
尤其双龙造型非常生动。银币正面的赤龙曲线柔和洒脱,摆动自然,像在冲着“寿”图戏耍,有种游动状和快乐的味道;而背面的蛇形龙腾空跃起,姿态雄健而优美,连左右撇开的龙须都弯曲刚劲,很有张力,大有咬不住珠子不罢休之势。因此,较之正面的赤龙,正面的龙有种拼搏的姿态和豪气冲天的力量感。
从蛇形龙的身体造型来看,右龙头部略小,尾鳍较宽;左面的头略大,尾鳍长而窄。按照普通动物的身体特征来衡量,尾鳍长的应是公龙,尾鳍短的应是母龙。这一公一母蛇形龙头大眼圆,身体饱满,龙鳞密集,五爪有力,骨骼、经络和肢体等架构明晰清楚,栩栩如生。
除过暗记防伪,设计者在龙的形态上还加强了防伪意识,譬如左龙头骨比较大,右龙比较小;左面的龙角长;右面的龙角短。而且银币内圈有几道貌似机械划过的丝状线条,实则是匠心独运,有可能是一种“暗记”的方式。所以,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经过高端设计、经过大型吨力设备铸造成型的银币。
那么这枚光绪银币丁未年这么少见市场如何呢对于一般的文玩收藏来说,都是年代越久,价值越高。但是,如果具体到古钱币收藏,其实这个法则就难以适用。诸君请思,所谓古玩,为何有价值,又为何会升值其理在于一个“稀”字,在这个朝代大量廉价的东西,到了另一个朝代,就变的稀少昂贵,是多少变化的结果。而今天就让我们来分析分析这枚光绪银币的市场如何:
第一:因流通时间短暂,导致其铸造量非常少见。
第二:此种光绪银币系列就只有这一种版本,不像其他同一种钱币版本太多。
第三:品相精美,因流通太短被清朝政府收回后,流落到民间未被收回的都被人们收藏传给后代,所以很少有流通过的磨损,划痕等痕迹。
第四:这枚钱币是所有银元当中龙纹多的一枚,深受广大钱币收藏家们的喜好,他们更喜欢称之为“龙洋”。
第五:因铸造量有限,藏家们对这枚光绪银币丁未年说法不一,所以此枚钱币具备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意义。
有些收藏家可能跟不少拍卖公司有过不愉快的合作经历。所以很排斥拍卖公司,一提到前期费用就直接一口拒绝。前期费用每个公司收费标准都不一样,有些没实力的小公司的确存在骗取前期费用的意图。但像有实力的大公司,光靠那微薄的前期费用是不足以让他们生存下去的,跟有实力的公司合作,公司是看中的后期的8%的佣金,而不是前期费用。当然,拍卖有风险,不可能每件藏品都能顺利出手,所以公司需要通过前期费用来给卖家运作,推广。这中间的图录,保管,过海关,以及藏品的保险产生的费用就是所谓的前期费用。所以找拍卖公司要找对,前期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继续的谈合作。目前拍卖公司鱼龙混杂,存在很多骗取前期费用的公司。所以才导致大部分收藏家很排斥前期费用。
如果您是卖家,如果您有藏品要拍卖。那请相信我们公司的实力。我们绝不会先合作再谈费用,更不会存在流拍费。我们公司都是先把费用谈清,如果您满意,咱们可以后期继续乃至长期合作。不可能不存在费用,那是忽悠人的公司。
如果你是买家,那你完全可以来我们公司参观,交流。说不定会有您喜欢的藏品
成交才是硬王道,成交的佣金才是我们生存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