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也,有别于一般者为“奇”一般泛指经过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炼的,石形独特,石色鲜艳,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具有一定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极高的石品,都可 称为奇石,“奇”也指石品上的造型及图案奇特。 奇石的特征在于:奇石不仅需要具备天然性,还要具备自然性,简单的说,就是石头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修饰或人为加工合成。 奇石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观赏石,其自身的自然性,即无人为加工,修饰或雕琢,是其区别于其他观赏石的重要标准之一;赏石、石玩艺术的审美观,是通过人们观感而产生的,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共同感应,奇石不仅是一种形象艺术,也是一种心境艺术,心境艺术是赏石艺术的高境界,在赏石过程中,并不是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神,进而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人们能够从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身上,联想出人生的各种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藉以充实脑海,丰富自我心灵,进而从奇石王国里探索出天然艺术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质,这就是钟爱奇石的真谛。 而古代赏石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给人清奇古怪,风骨嶙峋之感; 戈壁奇石 戈壁奇石 如石之表面起伏跌荡, 纡回峭折,阴阳正背,石肤富于变化,又就有了皱的苍桑;加上石体玲珑多孔,左右上下宛转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处通达,内部变化多端,这样就具备了”四字”的全部精 。它们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协调,相互掩映,给赏者以心灵震撼。 岩石破碎为一定块度后,经地下水长时期溶蚀,有的就能形成可供观赏的奇石。它形成后原地保存,并被泥沙埋藏起来,这才能保证不被风化破坏。要寻找山石类供石,首先应了解所需石种的石脉走向,范围路也应大致确定。然后到山坡上有形成和保存条件的地段去找,有时在新滑被处更易找到,因为自然力已为我们扒开了复土层。采集山石应主要采用挖掘的方法,其好处一是可以保存原石的完整性,二是不会破坏自然景观。露头石较易挖掘,深藏石则非得有齐整的装备及较强的人力才能动手。有的石种,非钢锯、斧凿不能采取,也应抱着谨慎观察的态度。首先要明了是否违反当地政府有关水土保持之禁令,用硬力采集后对当地自然景观是否起到破坏作用,其次是采集的部位、角度要明确,大而无当反不如小而精巧。 佛像石 佛像石 在奇石中佛教题材尤其比较受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对民间观音菩萨,弥勒佛的信仰中,传递到奇石中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 中国四大奇石 中国著名的四大奇石有东坡肉形石、岁月、小鸡出壳和中华神鹰。东坡肉形石现藏于“台北故宫”,因其栩栩如生的外形成为了四大奇石之一。岁月属戈壁石类,这块奇石约为成人 中国四大奇石 中国四大奇石 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和头发宛如真人,能够形成人脸状的奇石,而且眼睛、嘴、下巴等器官的比例与真人的比例是如此近似,甚至皱纹都有,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精巧和争议的当属小鸡出壳,属于天然玛瑙奇石。此石似一只色泽淡黄毛茸茸的小鸡从蛋壳内向外张望伸头欲出,形象逼真、色泽艳丽,小鸡出壳的整体造形以及局部形态都与实物相仿,然而业内人士对于其天然属性却存在疑问。中华神鹰属黄龙玉石种,出自广东紫金南母寺。这是一块神话传说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大小又与真鹰比例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中国四大奇石都因形神具备才能称之为奇。 奇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难以再生的宝贵财富,奇石收藏在中国流行已久,而且形成了以奇石为载体的奇石文化。石头本无意,人类形成的种种文化基质给石头增添了人文的力量和色彩,折射出人类丰富的文化意蕴。 投资价值“奇石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自身具有何种价值,取决于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 奇石奇在每一件都是绝无仅有,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世界上其它任何物品都很难同时达到以上条件。 中国三大肉石 中国三大肉石 “精品奇石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受产地和存世量的局限,有枯竭客观性存在,所以价值只会上升不会下降。再加之赏石可以反复消费而没有损耗,随着时间推移更能增值,可以代代相传,分享千年”。 此外,奇石所代表的精品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收藏者高品位的层次、涵养和格调,因此被许多成功人士所青睐,进而推动了奇石价格的上涨。 收藏价值 奇石的天然性 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天然性为首要标准。除了其必要的表面泥沙污物清理之外, 且不可有任何目的性的人为加工,否则不可谓“奇石”。 奇石的自然性 奇石和其他的观赏石不同,必须是未经任何人工雕琢和处理过的,因为自然性是‘奇’的天然价值属性,任何人工都会破坏其自身作为奇石的标准。 奇石的稀有性 奇石所以为奇,就是因为它稀有、罕见、美轮美奂、奇珍无比、异乎寻常。在其质、形、色、纹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数。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见。也就是说在同类石头中成因难而美者。 完整性和完好度 只要是天然形成的,无论什么样的奇形怪状,都不是奇石的缺损。相反的还会增加它的美感和收藏价值。 奇石的赏玩价值 核心地讲,奇石的收藏价值与其赏玩价值是密切相连或呈正比例关系的。奇石的赏玩价值大,则收藏价值亦大,奇石的赏玩价值决定其收藏价值,赏心悦目人见人爱者。 奇石的体量 作为收藏的奇石,虽然有其或大或小的个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区别于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 是不是所有的奇石都很值钱呢?答案肯定不是,奇石便宜的可能几十元,奇石可能上亿元,中间有非常多的档次区别,真正的奇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那什么样的奇石才算是真正的奇石呢?奇石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天然形成,不经过任何的人为加工就能造型奇特耐人寻味。 种类 天然风景石 谓"天然风景石",如黄山"飞来石"、费县“天景石”、云南"石林"、桂林"骆驼石"、福建平潭县的石海狮礁石,武汉“水冲石”等。 庭园景石 谓"庭园景石",是庭园堆山叠石、散石点缀、孤石欣赏与造景,形体较大,置于室外庭园中的自然奇石,如宣石、太湖石、斧劈石、灵璧石等。 盆景石 谓"盆景石",是制作大、中、小型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用的石材。 石工艺 谓"石工艺",是以某些天然观赏石为原料,以人工加工为主成形的工艺品,如石刻、石雕、石砚、印章等。 石质艺术品 以室内陈列布置或几案摆设为主,独立观赏,以自然形成为要素,形体较小,可以移动,精美别致,并配有盘、盆、座、架、锦盒之类的附属物,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及文化艺术品位的石质艺术品。此类观赏石也是本书论述的主要对象,属于狭义的观赏石范畴。它包括千姿百态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动的象形石、色彩艳丽的图案石和纹理石、剔透晶莹的矿物晶体、富有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价值的事件石和纪念石等,也包括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图纹,经 title title 切割或研磨,配以几架装饰的大理石等图纹石或色彩石。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又说:“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奇观,是大自然赋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绘出了人们生活的图画,谱写出自然美的乐章。观赏石具有千姿百态的造型,姹紫嫣红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花纹,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和陶冶。又有始终如一日、坚贞沉静孤高的气节。它是传万世而不毁、流芳万代的艺术佳品,丰富了人生,美化了人间;它幽美的内涵和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是美的真谛、艺的启迪,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风格;它集天地之大观、聚自然而神奇,是大自然妙造的神工艺术+它自然成趣、天下无双,而被历代赏石家、收藏家所宠爱,被文人墨客所崇拜,奇石漏:赏石有孔或缝,使水或其他物体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对),是指赏石的形体或某一部分窄小或单薄。 透:(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透水、透亮,特指赏石的穿透、通透、通空灵巧等。 丑:丑陋,难看。赏石特指其怪异,与众不同。 色:色彩、颜色,指赏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泽。 质:性质、本质、品质,特指赏石的天然质地、结构、密度、硬度、光洁度、质感等,也指赏石的质量和大小。 形:形态、形状、结构状态等,这里特指赏石的天然外形和点、线、面组合而呈现的天然外表。 纹:纹理、痕迹,指赏石表面呈线条、图案的花纹。 声:声响、声音,指赏石通过扣击或摩擦振动所产生的声响和声音。 奇石造假几种方法: 上述观赏石的十条鉴识评判标准,也是造假者刻意模仿追逐的目标。造假者往往在平淡无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块上,用现代加工工具,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使其身价倍增。下面我来谈谈伪石、假形石的一般鉴识技巧,供石友们共同探讨。 造伪者往往通过劈、斩、抠、挖、填、挫、雕、磨、烂、摸压、增退色、注胶等一系列的手法,来制造观赏石,使其形成规模生产,创造利润。 劈、斩:一般是用钢斧,钢锤等工具,对肥厚的观赏石进行瘦身减肥,使其具观赏性。通过劈、斩,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较明显、有规律的加工痕迹,形成其特别的棱角和石质差异。未径加工的石质表面或轻或重都有一些风化层或叫石皮,而经过劈、斩之后,这些痕迹丧失,这就给鉴识提供了条件。 抠、挖:是用钢凿、钢钻进行透、漏的加工,一块普通石头经加工成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抠、挖同样会在石头表面留下痕迹。抠、挖会使石头上留下不规则的凿痕,这是与天然石的自然流畅相悖的。而挖是用电钻、磨轮等机械工具进行,则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机械加工的弧形痕迹。 填、挫:是在抠、挖工序过后的充填和修整。通过填充、镶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伪石更加自然。但是填、挫还是会留下填充物与原石石性不一,填充物与原石的缝隙连接处会留下粘连的规则痕迹,而挫更能从平行或整齐交叉的痕迹中找到破绽。 雕、磨:一般是在工艺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过刀刻、喷沙、抛磨等工艺,使其加工石头的观赏性突现。雕、磨常用在葡萄玛瑙石、图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迹明显,有的可以光滑如镜,粒粒珠玑,这是大自然中很难形成的。还有的是用雕、磨来增加石头的纹理特征和包浆这些都要通过观察赏石整体的纹理结构和包浆的一致性来鉴识和判断,只要认真鉴别就能找出破绽。 烂:是现在制造伪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头上,通过用强酸,弱酸的冲刷、浸泡,来洗刷人工的制作痕迹,缓和加工中出现的棱角和生硬的点、线、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头表面原始风化层几乎丧失,石头的内孔或外表往往会形成一层特有的酸洗膜,虽然经过后续处理,我们还是能够鉴别出与原始的自然石之间的差异来。 模压:就是用模具,通过模压加工的方法,把制作的图案粘贴到主体石头上,使之成为具有观赏性的观赏石。这类技法一般用在制作工艺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一般选用工业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经模压成型后再加工,不仔细鉴别很容易造成误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会发现问题。 增、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温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总称。像市场上出现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观赏石就是此类产品,几乎没有收藏价值。鉴别它只要用沸水冲刷、浸泡就可发现其色泽发生变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注胶:通常是用在小型高档观赏石如玉石、玛瑙、风砾石、雨花石等的作伪上。通过用聚脂、染料、高浓度胶水等混合物对石头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进行注胶处理,为伪石增色、亮丽,提升其商业价值。鉴识此类观赏石除用火烤测试外,还可以用刀刮、针挖等方法求证。 总之,赏石、鉴石、藏石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块品质优良的天然观赏石一定是经得起鉴识和推敲的,人为的制作加工终不能登上赏石的大雅之堂。观赏石的魅力,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啧啧惊叹。 配座 座,是奇石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使奇石的自然美与人工的艺术美相结合的技法之一。配座的作用有:托立主体,烘衬主题,美饰装点,平衡重心,协调色彩,补缺藏拙等。 托立主体:奇石主体的石材部分是不定形的,大都是立不稳而又不便于凿、锯加工的(因加工易损坏其自然造型的完整性),为此就需用木座或其他材质做座,按其佳角度将之托起来。 补缺藏拙:具象作品遗缺部分,如鹰的脚嫌太短,可在座的相应部位凸出一截作为假肢担要假得必要和自然避免画蛇添足之弊。有的石形出现败笔时,应尽可能地将其埋在座臼里隐藏起来。 配座的型式大致可分为托底型,单框型,包边型,盆盘型。 当然,奇石应该是在展示其自身的美感的同时,若能无座也安,立于天地之间不偏不倚,则为上佳。 名人 东晋陶渊明()东晋文人,字元亮,江西九江人,曾任江洲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腐败,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辞海》)与石之传说在“醉石”上,为其饮酒后醉卧大石之上,在今之庐山,在石上叙言叙诗,警迪后世。与顾恺之,王羲之并称为三绝。陶渊明以自然石为欣赏对象,奉为开创“赏石先河”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