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所仿哥釉器,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铁骨哥釉”。均模仿宋哥釉之特色,釉质柔润,所烧器物除仿宋代器外,多为雍正乾隆时期的典型器型,且多书本朝款。造型十分丰富,除杯、洗、盘、碗外,尚有六方瓶、贯耳瓶、梅瓶、花觚、扁壶、琮式瓶、香炉等大器。“仿旧须宗其典雅,肇新务审其渊源”,虽宗宋哥釉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艺术风格。清蓝浦《景德镇陶录》称为:“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此瓶样式在乾隆时期有诸多釉色,唯仿哥秞者少见,甚可宝贵。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均匀光洁,晶莹滋润,造型简朴大方,备受后人青睐,并加以仿制。传世的仿哥釉瓷器,以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朝。乾隆年间的单色釉瓷器迎来了历史上的艺术高峰,不仅是当时制作工艺发展有力的说明,更凝聚了康乾盛世的历史记忆。
汝窑三足洗如今成交价格 咨询热线:
本公司近几年对汝窑三足洗市场分析估价:
宋代汝窑影青釉三足洗估价:278万 日期:
汝窑三足洗-估价:115万 日期:
汝窑天青釉花式三足洗估价:226万 日期:
汝窑粉青釉三足洗估价:271万 日期:
汝窑粉青釉三足洗估价:131万 日期:
汝窑天青三足洗估价:193万 日期:
宋代汝窑三足洗,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哥窑“器小而开大片,器大而开小片,皆足贵也。”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旧有“千金易得,宋瓷难求”之说,形容宋瓷的珍贵,故后世多有仿制,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开始仿哥釉瓷,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都有烧制,以明代成化、清代雍正、乾隆的仿哥窑艺术成就。
哥窑和汝窑同属北宋五大名窑,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总名为百极碎。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以汝白釉施注为主要特征,他的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蝉翼纹”。两种瓷器闻名天下,后世多有仿制,清代最为繁盛,乾隆年间,哥窑、汝窑的制作达到了顶峰。2015年亮相艺术品市场的几件乾隆朝精品,充分体现了清代制作单色釉瓷器的艺术水平。
近几年汝窑三足洗市场行情价格:
汝窑天青三足洗估价:170万 日期:
宋代汝窑影青釉三足洗估价:195万 日期:
汝窑粉青釉三足洗估价:118万 日期:
汝窑三足洗-估价:213万 日期:
宋代汝窑影青釉三足洗估价:197万 日期:
北宋天青釉汝窑三足洗估价:144万 日期:
汝窑三足香炉,清乾隆仿汝釉弦纹瓶,唇口,长颈,丰肩,斜腹,圈足。颈部有五条旋纹。周身散布若隐若现之汝釉开片,匀净柔和,宝光幽现。其色恬静素雅,温润明亮,密布细小开片,圈足露胎为古铜色,而不是常见铁足之黑褐色,这正是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述的“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严格以清宫的汝瓷为样摹制,追求“鱼子纹”和“铜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种中特殊而珍稀的一类。其底内书青花六字篆书款,为乾隆御窑早期的写法。
清雍正仿哥釉三足洗,圆形,直沿,洗心坦平,下承三足。通体满釉,以开片为饰,大小开片迂回穿插。底有九个支钉痕,洗底心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工整俊秀。清代雍正朝摹古之风盛行,宋瓷素雅大气,成为此一时期官窑追摹之典范。三足洗为清代仿宋瓷之经典品种,此拍品即为雍正朝仿宋汝窑三足洗造型而制。其式始见于雍正后期,是著名督陶官唐英榷陶期间的文房佳作。通体满施仿哥釉,釉下开片呈自然冰裂状,洗底留有一周支钉烧痕迹,釉色淡雅,釉质匀净,幽雅凝重,简洁雅致,为雍正时期上佳之作。
清乾隆仿哥釉扁荸荠瓶,直口,长颈,折肩微圆,圆弧腹,收至底,圈足,微外撇。全器里外满施仿哥釉,釉质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自然。以摹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内、外均以开片青釉为饰,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黄色纹片交织,呈现出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底部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六字款。
征集通知: 广大藏家朋友,上海国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买家客户的委托,特定意向征集汝窑三足洗 ,要求品相完好必须保真,请藏家朋友相互转告,收藏有汝窑三足洗的藏家尽快与我司人员取得联系。 古玩经纪人:袁经理 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