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房炎症,常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多由金葡球菌或链球菌沿淋巴管入侵所致。 多见于产后2~6周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病菌一般从乳头破口或皲裂处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本病虽然有特效治疗,但发病后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房变形,影响喂奶。因此,对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期或三个阶段。
一期,瘀奶肿块期或红肿期。
主要表现是乳房的某一部分,通常是外上或内上象限突发肿硬胀痛,边界不清,多有明显的压痛。此期乳房内部的炎症呈蜂窝织炎阶段,尚未形成脓肿。乳房皮肤的颜色正常或微红、或微热。突然高热寒战、疼痛肿胀、局部鲜红,很快化脓破溃,多伴有胸闷头痛,食欲不振等。若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会感觉乳头像针扎一样疼痛,乳头表面可见一两个小脓点或很小的裂口。
二期,脓肿形成期。
蜂窝织炎阶段未能及时消散,炎症继续发展,组织坏死,脓肿形成在所难免。肿块逐渐增大变硬,疼痛加重,多为搏动性跳痛,甚至持续性剧烈疼痛,乳房局部皮肤发红、灼热。全身壮热不退,口渴思饮,恶心厌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红肿热痛2~3天后,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有波动感,中心红肿发亮,皮肤变薄,周边皮肤大片鲜红。穿刺会有脓液吸出。此期脓肿已成,保守治愈的时机已过。
三期,脓肿溃后期。
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如果引流通畅,则局部肿消痛减,体温正常,经过换药,大约一个月内创口逐渐愈合。如果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那就是引流不畅,经久不愈转成慢性乳腺炎,也会形成乳瘘,即有乳汁伴脓液混合流出。
治疗:疾病早期可局部热敷。如果没有红、肿、热、痛和畏寒、发热,可以不用抗生素。如果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可以静脉应用青霉素,既能杀菌,又不影响哺乳。若青霉素过敏,可以使用红霉素或者太舒特乳腺贴。
预防:坚持母乳喂养,坚持“按需哺乳”的原则,这里的“需”即包括孩子,也包括母亲;平时注意避免乳汁淤积,尽量让孩子吃空一次奶汁后再吃另一侧奶汁,剩余奶汁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因为奶汁为很好的培养基,细菌容易在其里面繁殖。另外,如果有乳头凹陷,尽量在怀孕前予以纠正,因为我们的乳腺小叶就像我们所见的葡萄一样,如果有乳头凹陷或某一导管不通畅,就容易发生乳汁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