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收藏是浩如烟海,我们必须要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去玩收藏,去学习、去感受中华五千多年优秀的历史文化,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知识,只有了解了专业的知识,如想出手藏品才更容易!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去识别古代瓷器的真假?而且随着自己了解的越多,心里的感受也与最初的心态不一样了。
八字决来让我们慧眼识古瓷:
俗话说的好:“乱世藏金,盛世藏瓷”。古瓷器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众多收藏者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高额的利润回报和巨大的升值空间,更使得古瓷市场人脉迭升。但同时大量赝品也乘机而入,一时间鱼龙混杂,令人真伪难辨。我们到底该如何在古瓷收藏中练就一双“慧眼”呢?今天小编( chow)就来告诉大家古瓷收藏的“八字诀”。
1.“懂行”
瓷器是我们中国古代首先发明的,中国瓷器的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极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地下出土物中也要数瓷器最为丰富。瓷的主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闻名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有以生产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福建德化和生产青瓷为主的浙江龙泉,有以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还有以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以及盛产钧瓷的河南禹州。古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鉴别,比如釉下瓷和青花,要看画工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也因此,中国的瓷器能红遍全世界。
2.“慎淘”
众所周知多数古瓷收藏者喜欢从旧货古玩市场上“淘宝”,其实是个误区。就整个瓷器收藏界来说,珍贵古瓷数量是比较少的,而且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比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有数可查,即便收藏大家也不易得之。再比如元代青花瓷在元代烧制较少,因为当时烧制元青花瓷需要用进口青料,成本非常昂贵,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人也为数甚少,在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是祭祀器皿,因此遗存极少。所以如果在地摊或旧货市场上发现这些知名瓷器的踪迹,如真心喜欢,玩玩可以,不要出大价钱挑选,所以挑选要慎之又慎。
3.“心悟”
在现代,有很多收藏者常常拿着古瓷鉴定理论书籍“按图索骥”,熟不知防伪者也往往也是依据这些书籍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因此,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古瓷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是很大,收藏者不要受这些书籍和资料的误导。作为成熟的古瓷收藏者,一定要学会用“心”,理性地品味古瓷,依据自己掌握的瓷器鉴别知识去“沙里淘金”。
4.“求品”
在收藏界现有句行话叫做“瓷器一破,不值半个;瓷口起毛,不值分毫。”,意思是瓷器没有好的品相,其价值就大打折扣。因此收藏的古瓷品相要基本完整,不能有冲、炸、磕、碰、掉彩等明显毛病。古瓷收藏还讲究艺术性,瓷器看上去要有美感,不能粗糙、低档;制作工艺要精,彩绘纹饰要美观,色彩搭配要妥当,审美情趣要高雅。有藏品监定或出手请找()专业鉴宝。
跳动的窑火铸造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历史和永恒的美丽,在古瓷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与东方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趣得到了和谐统一。收藏者须在收藏活动中“学、赏、藏”一体,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需要丰富自己的收藏人生,咨询或鉴定可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