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元宝现在值不值钱
清末著名收藏家朱彭寿在《安乐康平室随话》中记述到:“理宗‘大宋通宝’背上‘当’下‘拾’,《钱略》曰:拓自严铁桥。《丛话》曰:瞿木夫(中溶)得‘大宋通宝’于吴门之黄土塔桥。未闻有偶。《泉记》曰:吕尧仙所得宋钱之罕见者。《观古阁·三稿》曰:大宋当拾泉,吴我鸥所藏,吴冠英曾贻拓本,虽王嘉荫亦无之。胡石查竞于厂肆得一枚剧佳。”(朱彭寿自按:此钱他没见过真品)。
目前,所见“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依钱文区分为瘦金书小字及笔画粗壮的大字两种,以瘦金书者为佳,流传至今均成为珍品。清末著名文化名人李佐贤(1807—1876年)在《古泉汇》一书中写到:“大钱背文当拾,宋史不载,为吕尧仙所得,宋钱之罕见者。”
哪里能鉴定大宋元宝 咨询热线:
本公司近几年对大宋元宝市场分析估价:
大宋通宝---估价:150万 日期:
大宋通宝---估价:103万 日期:
南宋“大宋宝”背“利州行-----估价:178万 日期:
大宋通宝当十估价:171万 日期:
南宋“大宋宝”背“利州行-----估价:205万 日期:
宋大宋通宝背当拾估价:236万 日期:
大宋元宝小平,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吉祥的目的,经常变更年号,以为自新更始。许多帝王遇有改元寸都要铸造以本年号冠名的钱币。北宋时期的各朝皇帝不但年号变更频频,且几乎是每改元一次必铸新的年号钱,最多的改年号竟达九次。有时改年号后,再按年号去铸造新钱时却发生了技术上的问题,最后由皇帝定夺:不铸本年号的年号钱,而是铸其他相关名称的钱币,这就叫“非年号钱”。
据目前所见资料记载,清末民初至解放前获藏“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的收藏家有:吴我鸥、胡石查、彭少竹、潘伯寅、方若、罗伯昭、戴葆庭、张叔驯、孙鼎及日本人平尾赞平。而以清末大收藏家潘伯寅以五十两黄金的价格,自胡石查处购得一枚“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钱,而成为轰动一时的。
近几年大宋元宝市场行情价格:
大宋通宝---估价:149万 日期:
大宋通宝当十估价:103万 日期:
大宋通宝当十估价:259万 日期:
大宋通宝---估价:295万 日期:
宋大宋通宝背当拾估价:209万 日期:
大宋通宝---估价:104万 日期:
大宋元宝图片,同时期还铸有“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瘦金体真书文字,书法流畅,端庄秀丽,潇洒脱俗。钱币背面穿上“当”字,穿下“拾”字。一般钱体直径在52毫米左右,重量在31克左右。青铜材质,存世极其罕见,与同时代的“嘉定元宝”折十钱同为西川钱监所铸。据云:此钱文的书法出自北宋大书法家蔡京之手笔。
北宋仁宗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公元1038年,宋仁宗改年号曰“宝元”,如果铸年号钱就应该是“宝元元宝”或“宝元通宝”。在一枚钱上出现了两个“宝”字甚或两个“元”字,读起来很拗口,非常不便。仁宗便召学士议论,大家七嘴八舌的,有人提议叫“丰济元宝”。皇帝沉思了一下摇摇头说:“众爱卿,我提议就叫“皇宋通宝吧。”学士们齐声称赞。于是便以“皇宋通宝”为钱名而铸造货币。钱文分篆、隶两种书体,铸造量也很大,直到皇佑年间(公元1049—1054年)仍在铸造,遗留至今也较多。
但南宋纪年钱的出现,为今人研究南宋钱币提供了很大便利。因为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分出不同年份铸行的钱币,从而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现在我们要准确辨别五铢钱的铸造年代就很困难,因为五铢钱不仅西汉铸造,西汉以后数百年间仍大量铸造使用五铢钱。而纪年钱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能准确识别它的铸造年份(包括公元纪年),这就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