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艺术品王经理:(同上)
。在此年余中,与缶翁“旦夕得同室深研”,半丁在一丝不苟地为缶翁先考妣作神像之暇余,缶翁也手把手地授其印画书法,并为之篆了不少印面嘱授其刀法。丙午年三月,一幅由半丁先生精心制作的缶翁先考妣像(见图)在苏州完成,像为直幅,长1.32米,宽0.67米,缶翁先考辛甲公端坐正中,头冠裘帽,身着皮衣,胸垂朝珠。辛甲公左前坐有结发万氏夫人(昌硕先生母亲),右前坐有继室杨氏夫人,两位夫人戴凤冠,着霞帔,帔上描有腾舞之金龙。三位先祖神态端祥,所坐的虎皮靠椅置于有大红牡丹图案的灰色地毯之上。此图为工笔写实,人物肖像逼真,细部也交代清楚。图中辛甲公帽上之翠顶红缨,领里子的填红描金,袍子露出部分的海水波纹,两位夫人衣冠上的佩物补子等安排得十分周到。尤其是裘皮衣的毛感和地毯之绒感,惟妙惟肖犹伸手可触,画家的扎实功底也由此可见。画像左下角的一排楷书小字显示出画家绘
海外艺术品王经理:(同上)
画时之崇敬心情“丙午三月半丁陈年敬绘”。此幅先祖神像,昌硕先生十分满意,每逢除夕及祭日,总展于中堂供奉,亲率全家祭拜,以不忘祖德,并世代相传,直至今日。半丁先生在缶寓完成神像后不久,应上海宁波会馆董事严子均之邀赴沪作画。后又应金城之邀赴京。在京经金城入肃王府作吴柳堂侍御画像。画像完成后迁出肃王府开始了其在京的鬻画生涯。当时因半丁先生初入京城画圈,各种关系尚未展开,前来购画者寥寥无几,颇不如意。为此远在上海的吴昌硕也为爱徒在京之处境十分忧虑。1910年,六十七岁的昌硕先生特地赶往北京,为半丁介绍各种关系和画店,并在琉璃厂纸店亲自为其书写了润格,称其“性嗜古,能作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元,近写罗汉变幻百出,在佛法上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在京数月中,还为半丁治了不少印,其中有相当部分为缶篆陈刻合作,以示对之器重。由于吴昌硕在画坛的影响和“把场”,陈半丁的艺术为京城人氏所接纳,从此其售画局面逐步打开。缶翁的京城之行,为半丁日后在京成为艺坛奇葩奠定了良好的基业。
海外艺术品王经理:(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