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殖池塘应注意水体环境与水质的管理,应对池塘进行适度肥水,并投入含钙、磷、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补助品,使水体中各类营养物质较齐全,保持水质肥爽,有利于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
蟹塘套养青虾是降本增效措施之一,青虾的放养量一般在10—20斤/亩,虾苗放下塘前后可泼洒1—2次豆浆并可结合其它肥料对蟹塘进行肥水。
一、蟹塘生态环境的营造
3—4月份是营造蟹塘生态环境的最隹时机。
3月份要做好坂田面浅水处苦草籽的播种,环沟内移栽好伊乐藻。
4月份做好轮叶黑藻的栽植,按计划做好各类水草的合理布局,实行蟹塘水草多样化,做到品种多样,疏密有间。
根据预期的布局争取在高温季节蟹塘水草覆盖面积达60—70%左右,水草栽种后做好水草的养护,可采取网拦、圈地、肥水等有效措施,并采取定期施用促进水草根系生长的专用肥料,达到茎粗矮壮的功效,促进水草生长。
扣蟹放养前后,池塘内应投放优质活田螺,初次投放量建议在300—400斤/亩,不宜多放,并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分批投放,全年投放量建议在每亩800—1200斤。
田螺投放前后应注意池塘肥水,保持水质良好。营造好蟹塘内生态环境对河蟹、青虾、鱼类的生长及病害防治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饵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3—4月份河蟹饲料投喂应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鱼、河蟹颗粒饲料为主,并适当加投豆粕、豆饼、麦麸等,投喂量为其存塘量的2—5%。
三月份可视天气变化、水温高低等情况进行不定期适量投喂,2—4天投喂一次。
四月份,河蟹第一次蜕壳结束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可每天投喂一次。
前期的水质管理很重要,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与水质的好坏有直接的关联,养殖前期水质的管理应注重肥水,保持水质肥、爽、亮。
水质管理措施上几项注意事项:
使用猪粪、鸡粪等有机肥料,极易引起水质浓度过肥。
使用氮、磷、钾等无机肥料极易引起蟹塘水体中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超标。
大量频繁使用猪粪、豆浆肥水,水体中易培育出大量浮游动物,造成水体生态平衡失调。
科学的肥水技术运用,应是有机肥与生物肥的合理相结合;生物肥与氨基酸、维生素、钙、镁等营养肥料相结合。
合理的水质能超培育出优质的藻类如硅藻等有益藻类与藻相,能起到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蜕壳成活率,促进水草生根发芽,预防青苔的滋生,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池塘环境保持良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