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曹魏自文帝开始铸五铢钱;蜀汉政权铸行“五铢”和“直百五铢”,其背面多有其他文字或符号,颇有特点。两晋时期的东晋铸造的五铢钱史称“沈郎钱”,这种钱体薄、精致,“五铢”写作“五朱”,也容易识别。南北朝时期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其中刘宋政权先后铸“四铢”和“两铢”,萧梁政权铸“五铢”,陈朝政权先后铸“五铢”和“六铢”。北朝时期的北魏铸行“太和五铢”、“五铢”和“永安五铢”。东、西魏时期主要沿用“永安五铢”。北齐新铸“常平五铢”;这时位于西域的地方政权铸行了有汉文和龟兹文的二体五铢钱。
钱面:钱文“常平五铢”四字直读,玉箸篆,“平”字上横与内廓合成一线,制作精良。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常平五铢229枚。
钱面:同钱面,
常平五铢收购流程怎样,2018年常平五铢的收购行情
本公司近几年对常平五铢市场分析估价:
常平五铢六枚估价:104万 日期:
“常平五铢”背月孕星花钱-----估价:244万 日期:
清“常平五铢”背七星花钱-----估价:245万 日期:
常平五铢---估价:256万 日期:
布泉常平五铢等估价:111万 日期:
大天汉常平五铢估价:262万 日期:
常平五铢背七星剑真品,五铢钱版式复杂,种类繁多,按历史顺序就有“赤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更始五铢”等等,特别是六朝期间,所铸五铢钱更多,连古泉家也难以穷极,而且历代经常有新品种出土,仅《古泉大辞典》就列举四十多种,若按笔画互异来细分,远远不只此数,许多藏家把五铢钱作为一个单独的系列来收集。
常平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南北朝时期,铸币甚多,币值混乱,私铸盛行。北齐到了天保四年(553年),用的还是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杂用其他钱币。
“常平五铢”由于采用了当时的铜母范叠铸技术,铸造非常精良,文字流畅优美、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郭合一,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是中国钱币历史上最精美的几种钱币之一。又因此钱名为“常平”,有“平安常在”之意,很多收藏爱好者取其吉祥寓意,常常携带在身边作为护身符使用。
近几年常平五铢市场行情价格:
北周“五行大布布泉四铢常平---估价:211万 日期:
“常平五铢”花样钱:估价:222万 日期:
西汉两铢、三铢各一枚、四铢---估价:124万 日期:
常平五铢---估价:274万 日期:
北周“五行大布布泉四铢常平---估价:137万 日期:
“常平五铢”背月孕星花钱-----估价:154万 日期:
常平五铢目前价格,该钱为青铜质,直径均在2.4厘米至2.5厘米之间,重量3.5克至4.2克。因币值高,后期私铸严重,出现赤熟、青熟、细眉等名目;至齐晚期并杂有铅锡薄钱。传世尚见一种背四决文小钱,另有厌胜钱数种。
笔者在收藏和研究中,发现常平五铢有多种版别,例如,仰五降平、仰五昂平、俯常阔平、缩字俯平、降金大尾平等。收藏界普遍认为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单一,钱币界曾有“常平五铢版式变化小,发现大的变化就是珍惜版”的观点。
三国以后中国北方用钱依然惯于使用五铢,或是受到曹魏力挺五铢钱的影响,即使其后新建政权发行新钱,也都不脱离五铢名称,如“太和五铢”“永安五铢”等等,有的连年号也不放置,如“永平五铢”等等。到了西魏,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大统六年(540年)和大统十二年(546年)两次重新铸造五铢钱,人们称之为“西魏五铢”或“大统五铢”。
近日,有藏友在大量的普通康熙通宝中,发现了一枚直径2.3厘米的康熙通宝,从背面旋纹图来看,应为官炉,极为罕见。又如,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行常平五铢钱,青铜质,直径均在2.4厘米,重量4.2克。该币制作精良,钱文优美,“常平五铢”四字构架均匀,笔画圆润,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是中国钱币史上最精美的钱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