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钱称作“元宝”,始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蒙古大军灭南宋后回至扬州,丞相颜伯下令搜检部队行李,将所得撒花银子统统销铸作锭,归朝献纳。经办此事的销钱官依金代银铤成例,制成每枚重五十两的银锭,取名“扬州元宝”,呈给世祖忽必烈。世祖又将元宝分赐给王孙国戚们。当时所铸元宝形呈马鞍,两端圆弧,中间束腰,在形制上与南宋和金的银铤十分相近。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有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做银元宝,后来也就成了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当时蒙古与地中海岸的土耳其斯坦等贸易关系密切,商队往来也十分频繁,交易中使用通行的花刺子模银币,入主中原后即提高了白银的货币职能。当时白银不仅用作赏赐、国家贸易、借贷等,还常常用来表示物价或直接购买粮、马等。虽然元初时朝廷曾明令禁止民间流通和买卖金银,但百姓之间的借贷、日常交易甚至劳务报酬的支付等等以银计价,已成家常事。后来的元成宗铁木尔在元贞年间又铸“元贞通宝”小银钱,目的不再是流通,可能是作吉祥钱或供养钱。银钱的主要性更体现在政府确立纸币制度后,仍以白银为本钱来保证纸币发行。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最初行用宝钞时还以折合银锭计算,后来径直用锭为单位来衡量宝钞。蒙古帝国爱银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哪里有拍卖元贞通宝的地方,元贞通宝鉴定真假
本公司近几年对元贞通宝市场分析估价:
代蒙文贞通宝直径价格:211万 日期:
代蒙文贞通宝母钱直径价格:219万 日期:
代蒙文贞通宝直径价格:209万 日期:
代贞通宝小平价格:145万 日期:
代蒙文贞通宝母钱价格:151万 日期:
八思巴文“贞通宝”折价格:120万 日期:
元贞元宝值不值钱,元贞通宝,元朝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年间(公元年)铸行。汉文楷书,直读,有小平、折二两等,蒙文钱为折三型。制作清陋,文字不清。
道光、咸丰年间,从与外商贸易频繁的沿海城市兴起,各地先后仿铸洋银。在深圳称广板,福州称福板,深圳称杭板,其中以深圳道台监制的最为规整,重量大体与外国银元相符。在这种景况下,清政府为了保持民族尊严,维护货币制度,开始筹划铸行本国银元。
近几年元贞通宝市场行情价格:
代蒙文贞通宝直径价格:139万 日期:
代蒙文贞通宝母钱直径价格:101万 日期:
代蒙文贞通宝直径价格:166万 日期:
贞通宝-----价格:213万 日期:
小平“贞通宝”价格:252万 日期:
代贞通宝小平价格:176万 日期:
元贞通宝是哪个朝代,战争爆发前后,外国银元相继输入中国内地,当时在市面上流通的各国银元有西班牙的本洋、荷兰的马剑洋、英国的站人洋、墨西哥的鹰洋、日本的龙洋等等,已达几十种之多。由于洋银计枚核值,使用时不必称量,因此民间乐于接受。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在中国成为一种选用货币,同时也成为中国自铸银元的催生剂。
此钱银色为九成,重七钱二分,通称一元;与之配套的还有四种辅币,即五角(半元)、二角、一角、五分银币。这是中国正式用机器铸行银元的开端,也是现代货币单位制度之滥觞。光绪元宝背面饰有蟠龙纹,又仿洋银制成,因此称作龙洋。数年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奏准成立湖北银元局,铸造“湖北省造”银元。其后各省纷纷仿造,一时间全国大部分行省都铸地方银币,朝廷不得不下令除广、湖两局及南洋、直隶、吉林外,其他地方一律停铸。各地铸币权被收回后,朝廷在天津设立了铸造银钱总厂。
当时不仅国内商品流通繁盛,而且在对外贸易方面,东起长安,西至伊朗印度土耳其的“丝绸之路”,使中国成为亚洲地区的商贸中心。中国最早的一种汇兑方式——“飞钱”,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飞钱”亦称“便换”,起于唐宪宗时。由于国内及外贸交易的日益发达,铜钱短缺的形势加剧。当时与唐朝通商密切的许多国家,也流通“开元通宝”。铜钱大量外流,唐朝中央政府有限的铸币量不敷使用,各地经常出现“钱荒”。于是中央政府规定各地方政府禁钱出境,以防钱币流入海外。这样,汇兑业务的雏形“飞钱”便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