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烧制的八方碗,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宋代哥窑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仔细观察,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细,可分灰、油灰、黑、储诸色,其中胎质粗松者叩之吉音沙哑,呈色土黄,似欠宋代哥窑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仔细观察,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细,可分灰、油灰、黑、储诸色,其中胎质粗松者叩之吉音沙哑,呈色土黄,似欠火为。
鉴定拍卖交易宋哥窑八方碗收费吗 咨询热线:
本公司近几年对宋哥窑八方碗市场分析估价:
宋哥窑花觚-价格:194万 日期:
宋哥窑花口碗价格:140万 日期:
宋哥窑黄釉洗价格:157万 日期:
哥窑菊花式洗价格:189万 日期:
青花人物纹八方碗价格:139万 日期:
清嘉庆粉彩人物八方碗价格:120万 日期:
宋官窑莲瓣碗,八方碗最初是在南宋初年制造的。南宋中后期,一位姓赵的富商买下了这个珍贵的哥窑瓷器,放在自己的家里。南宋末年,这家人向南方逃亡,后来碗在战乱中失传。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考古发现中,被找到并挖掘出来,尚保存完好,光泽也十分鲜亮,现收藏于深圳故宫博物院中。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预展时,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也闻讯到现场进行了观赏。此件宋哥窑鱼耳炉最后以1008万元成交,一时成为行内的热点。从以往宋哥窑的成交情况来看,1992年,香港佳士得“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拍出1000多万港元;“宋哥窑葵花式三足洗”拍出112.8万英镑,此件拍品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近几年宋哥窑八方碗市场行情价格:
宋代哥窑葵花洗价格:181万 日期:
青花人物纹八方碗价格:144万 日期:
清康熙青花人物花卉八方碗-----价格:300万 日期:
子冶子冶刻八方碗价格:212万 日期:
宋哥窑花觚-价格:217万 日期:
哥窑双耳瓶-价格:141万 日期:
南宋官窑莲瓣碗,火为。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间均开裂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显微镜下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器口沿多尖锐窄小,故厚釉难以留存而显现胎骨黑色,此一现象传统上称为“紫口”。垂釉多在口边稍下处形成略为高突的环形带,是为哥窑器之一绝,除宋“官窑”作品外,后世各窑口作品及历代仿宋哥窑器均无此特殊现象。宋哥窑器底足工艺分为施釉裹足支钉烧和露胎圈足两种,多数器足因呈黑色而被称之“铁足”。支烧者钉痕小若芝麻,此为宋器之共同特征。支钉数量,较小的器物,如盘、碗等以三、五个为多,略大器物如洗等则达六、七个,鼎、炉的器里也多留有不等的支钉痕,系叠套烧所致,此后无这一烧法。露胎圈足,足背平齐或略圆,修足干净利落,手抓不起。其盘、碗器型多在晚唐、五代至宋初时最为风行,如花形口器、葵瓣六出口器和奋斗,尤其是葵口折腰碗最为典型,广见于越窑、汝窑、官窑、定窑及耀州窑,八方杯见于钧窑,贯耳瓶、壶、鼎、炉、洗也为宋初所盛行,与上述诸窑一样精致。可见,“宋哥窑”器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宋哥窑八方碗-展览展销-私下交易-全国征集热线: 联系人:郭先生 : 委托征集单位: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