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青铜器

武汉宣德炉鉴定怎么快速出手拍卖

  • 发布时间:2018-06-20 11:02:04,加入时间:2018年05月10日(距今2558天)
  • 地址:中国»江苏»苏州: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惠路88号环球188a座17
  • 公司:江苏环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个体】,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何经理,手机:13291194627 QQ:369055384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 铜香炉,简称“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 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 吕震和工部侍郎 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 汝窑、 官窑、哥窑、 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 宣和博古图录》《 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ji ping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重点。明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 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zui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宣德炉底款的“德”字心上没有一横,当时有“省一德”之称,经多方查证,也有不省一横的。

包浆色泽

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

铸工造型


宣德炉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铸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径8-12厘米的炉zui常见,属于小号;径15厘米左右的炉是中号,数量比小号少,但价值比小号高;而径大于20厘米的炉是大号,工艺精者稀见,价值也很高。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也越高。

磨损款识

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


宣德炉精越奇就越能帮助断代,而铜炉的价值也越高。宣德炉在明、清以及民国均有铸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从整体造型上来说,明代铜炉的整体风格是雅致、浑厚。

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

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重点。明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zui高点。辨别宣德炉的真伪主要看三个方面:1、看包浆。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象油漆,越放久越难看。2、看铸工。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3、看磨损。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特别是在足底。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香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古人崇尚焚香,香炉用途极多。二、香炉主要功能有三点:1、是用来薰衣;2、是书房必备之器,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为证;3、是用来供祀神佛。明代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供祀之类,是专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宣德炉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珍贵。

内腔特征

宣德炉的造型只是它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感觉明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内腔底面径小;内腔的zui凸处低于外形的zui凸处。

仿品鉴别

1、当代仿。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2、明代中期仿。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斯兰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斯兰文(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3、明末和清初仿造。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4、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

文化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上至帝王将相,商贾,下至庶民无不为宣德铜器之魅力所折服。宣德铜器铜质精良、精细,在暗淡处能发现奇异的光泽,难怪乎明景泰兵部尚书于谦对宣德铜器之美这样评价:“色似黄金,音如钟磬”,明嘉靖著名书法大家、文史学家南京应天府通判祝允明赞叹宣德铜器:“当与商彝周鼎共宝、金玉同价金玉恒有而宣铜彝器传世颇稀。”这批铜器铸好后就封窑不铸了,七年后宣宗驾崩,后来,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特别是1449年10月,北方数十万瓦剌军围攻北京城达数十日,烧杀、猎取;还有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故宫收取变造和销毁---),因此,存世十分罕见,但也许有极其稀少的随着主人去了地下世界,而后来又传世的,这批宣德铜器都铸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铭文,其字体结构严谨、工整规范、气韵连贯、刚劲有力,系当时书法大家手书后铸造。铜器无论造型、纹饰、人物等虽有仿古的成分,但都有许多变化而具备宣德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为宫廷绘画大师和工艺雕刻大师的合作结晶,造型:宏伟浑圆、庄重古朴,文饰:粗犷、流畅、自由豪放,与同时期风格特征相似,人物:生动传神,精美绝伦。正值永宣盛世,因此宣铜彝器代表了明代制铜工业的zui高水平,其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无法估量,为大中华一代盖世瑰宝!(主要参考资料:《宣德彝器图普》、《中国古代史》)。

江苏环湖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0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夏荣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销售:工艺品;展览展示服务;实业投资、投资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等。[1] ┏━━━━━━━━━━━━━━━━━━━━━━━━━━━━━━━┓
                                                  联系方式
                                                     何经理
                                        TEL:
                                                   同号
                        
                                                                   ┗━━━━━━━━━━━━━━━━━━━━━━━━━━━━━━━┛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