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批古币中,还发现一枚宋朝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铸造的应运元宝。据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庐山有一座太平观,创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在挖地基的时候,一名道人偶然挖出一个瓶子,封闭得十分牢固,把瓶子打破后,里面装的是五色土和一枚铜钱,铜钱上面文着“应运元宝”四个字。1978年,深圳博物馆展出了一枚应运元宝,是著名收藏家孙鼎去世后,他的夫人将其全部收藏品捐献给了深圳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枚应运元宝,目前已是无价之宝。
近日,记者在江门市区一名古钱币收集爱好者陈先生家中见到了两枚罕见的古币——大齐通宝和天显通宝。
怎么交易大齐通宝香炉,大齐通宝香炉在哪里出手快
我有三枚大齐通宝,戴熙论书有云:“识到者笔辣,学充者气酣,才裕者神耸。”乃精辟之论也。戴熙子侄受其影响皆擅绘画:长有恒字大年号保卿所作山水意疏秀,有倪瓒风韵。以恒字用伯)、之恒字仲江,号菊參孙、其恒字秀渠又字问水、尔恒字子谦皆继承家学,善作山水,而各成就。以恒更有声誉,所作山水意淹润,墨气淋漓,而屋宇几席亦精工,—著有《醉苏斋画诀》。《清画家诗史》则称之恒画技为“戴氏群从之冠”。有恒之子兆登、兆舂亦均善于戴绘事麵著鶴巾释作《古雜》,亦是位古钱币收藏大家,在藏界享有盛名。且举一例,著名的南唐大齐通宝曾为戴熙收藏,这枚古珍宝币左上方缺了个豁豁,称之为“缺角大齐”。当时传世的大錢宝珍宝币仅此枚,其价无数。
巧遇“七大名品”
如果说大齐通宝是李老的一次“捡漏儿”的话,那么下面要说的这些藏品就是李老“捡的大漏儿”了。
缺角大齐通宝,另一枚古钱币是旋读隶书“天显通宝”。该钱币光背无文,直径2.4厘米,重约2.7克,钱形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据有关资料显示,“天显通宝”铸造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传说1940年深圳骆氏曾经有过一枚“天显通宝”,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落入日本人手中。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事实正如李老所料,在这堆钱里李老发现了在古币收藏界有着“七大名品”之称的金代贞祐通宝,南宋建炎元宝,南汉乾亨通宝和辽代天显通宝、保宁通宝、应历通宝、天赞通宝。这七大名品是许多集币家梦寐以求的稀世珍宝。拿天显通宝来说,至今只发现两枚,而这仅有的两枚又都流失到国外去了。其中一枚被日本收藏家川岛所得,他欣喜之余,竟把名字都改成了“天显堂”;另一枚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