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玩需要鉴定出手的联系我,资深古玩顾问蔡总:(同)
2015年青铜镜的市场价格现在基本都已经过百万,精品价位都在500万以上,价格还在持续上升。公司在2014年年底的一次私洽会出手2件,分别是汉代的四乳神兽镜660万和480万的铭文乳丁镜,15年初也出手一件,但因品相不好,和卖家的需求,后成交价为220万。2015年的价格还在持续上升,在15年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唐代的海兽葡萄铜镜由起拍价180万,经过几轮竞拍,走到了2100万的天价,再次创下记录。青铜镜的升值回报率和现在火爆的市场,经济的的不景气也挡不住艺术品的市场,青铜镜已然成为当今收藏投资的一大热门。在今年嘉德春拍中,一面明逾满月跑兽镜更是以897万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铜镜拍卖的新纪录。一枚精品铜钱都要上百万元,当前铜镜的上涨,只是其历史价值与30多年市场积累的一个释放。近年来,只要是精品铜镜,真正的藏家不管多少钱都会拿下,未来的成长空间依然非常大。
一般铜镜在铸造时,多采用“开放式”和“合铸式”两种方法。“开放式”就是只有一块镜范,无注口和注沟,铸造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见到的是“合铸式”,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细腻精美的楼空花纹铜镜。这种铜镜是采用分铸的方法,把镜面和镜背纹饰分别铸造,再夹合在一起。这种复合铜镜,战国以后就基本绝迹了。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对宫内收藏的古镜正面多进行了处理,以达到重新鉴容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古镜面就采用了复合的方法,重新铸一镜面,研磨好后,再粘附在古镜正面。当然这种复合镜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合镜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我国古代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对冶炼和铸造铜镜的技艺不断地进行总结。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是铸镜的合剂。这篇宝贵的文献,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但应该说也包含了商周以来青铜器铸造经验的总结。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首先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着名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为着名。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唐宋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铜镜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圆形和方形的制式,根据使用、装饰等的要求,铸造出了带手柄镜以及八菱形、菱花形、八弧形、四方 委角形、圆角方形、亚字形、云板形、鸡心形等 铜镜。至于宋代受祟古风尚的影响,铸出的仿古鼎形、仿古钟形铜镜,更具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