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免费鉴定评估请致电蒲经理:
首博的两件乾隆青花。胎白釉润,青花略有晕散,古拙有又不失精美!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青花瓷:规矩对称精奇巧
乾隆青花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 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免费鉴定评估请致电蒲经理:
瓶式为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瓶。瓶口、颈、肩、足主要饰如意纹、缠枝花卉纹等,腹部主题绘折技莲花、石榴、寿桃等花果纹。青花纹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乾隆青花稳定、浑厚、沉着,有別于雍正青花的明快、清丽。在仿制明代青花瓷中,巧妙应用氧化铁形成的黑褐色斑点,在认为该有斑点的地方使用青料重笔点染,形成大小一致、分布非常有规律、呈藏青色的斑点,形成花果纹饰符合自然实物的装饰技巧。四联瓶始创于雍正,此器的造型十分独特,由四支敞口、短颈小瓶的联合而成,瓶体各自独立,唯有肩腹部相互联接,一瓶四口,故称四联瓶,为雍正朝所创,乾隆年间较为流行,是清代官窖瓷器的新创造型。四瓶颈饰蕉叶纹,肩饰如意纹,近瓶底饰二圈弦纹,各瓶瓶身绘四季花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主题纹,小巧精致。青花扁壶是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于穿绳提拿或携带。此螭耳为常见变形式的“耳”,头部向上,有攀援之势,螭的四足粘接于扁壶的颈肩之间,既为扁壶实体的"耳部",又虚饰为看似独立有別于壶身的小动物,即符合实用目的,又有虚实玩赏的乐趣。除圆腹部,从颈至足,饰缠枝菊花纹。腹绘一株桃树,树枝上结有数个寿桃,树下绘山石、江崖海水纹,空间绘飞蝠。形体饱满,构思奇巧,青花发色浓重,纹饰寓意“寿山福海”。用这类象征和谐音来表现吉祥的图案,在乾隆青花中使用极为广泛。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中高档瓷釉色白中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洁莹润,也有一些制作不够成功的作品,釉呈浆白和灰青色。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圈足上涂抹一层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乾隆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免费鉴定评估请致电蒲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