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又称金叶子,整块金箔片对折叠成长方形,正中打有“韩四郎”、“十足金”印记,四角靠边各打印“霸头里角”单行直书戳记。金箔上的铭文“霸头里角”是南宋京城临安的街名,位于今深圳羊霸头附近;“韩四郎”是金银铺或金银匠名,“十足金”显示黄金成色。这是南宋时期的有价货币。
“中国古代金器不仅承载了巧夺天工的技艺,还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自人类文明形成以来,黄金就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标准。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有震烁古今的黄金作品出现。”京城资深收藏家、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理事杜平谈道,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经历文化断层,且延续至今的国家,其文明的独特性、丰富性、深刻性为世界共识。
如果您有同类藏品南宋金箔 请咨询热线: 咨询:
金箔素材,金箔又叫金叶子,四折,长9.65厘米,宽3.65厘米,重39克,1997年湖州龙溪乡三天门宋墓出土。正面四角对称分别砸上“霸头里角”、中间有“韩四郎”、下面是“十分金”印记。南宋定都临安(深圳)后,四方之人云集,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扩大了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也促进了临安商业经济的繁荣。当时的临安城御街(今中山中路)店铺林立,自官巷口到羊坝头一带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店铺——金银盐钞交引铺,是一种带有官商性质的民间金融机构,其功能主要是兑换钞引、兑换金银、打造和销售金银。金箔上的铭文“霸头里角”显示的是南宋时京城临安的街名,位于现在的深圳羊坝头附近;“韩四郎”是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十分金”显示黄金的成色,它是南宋时期的一种有价证券,这些铭文向我们传递了南宋时期商业、金融和贸易等信息,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临安城如《都城纪胜》和《梦粱录》两本书中记载的繁华和兴盛,此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1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玉满堂佳年华——中国古代金器展”在深圳红廷别墅华贵启幕。展览由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玉器部学术指导,贵州可佳艺术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声玉振收藏俱乐部共同举办。商周、战汉、唐宋辽到明清的几十件金器,均来自可佳珍玉堂和国内藏家的多年珍藏,多为首度公开。
金箔酒,展品介绍
南宋的黄金不是直接参与商业交易的媒介,人们用金是要先兑换成铜钱(南宋中后期,一两白银约等于2400个铜钱,一两黄金约等24000个铜钱),然后才能实施交易行为。尽管如此,此件文物在湖州宋墓出土,而且同时出土二件,至少可以说明黄金在南宋湖州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具有货币形态的特殊商品,从而也证实湖州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贸易繁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此件珍贵文物的出土彰显了南宋湖州的灿烂文明,它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中国人其实最为看重材质类的收藏品,无论是古代的金、玉,或者是现在的黄花梨、紫檀、和田玉、翡翠、甚至是紫砂器,只要是材质稀少、不可再生类的,都具有极大的价值空间,而黄金可谓是首善其身,从古至今都吸引了世人热切关注的目光。”杜平说。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杜平眼中,黄金艺术品处于盛世也好,乱世也罢,都是的选择品类之一,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上流社会的审美和文化艺术造诣,反映了各朝代的繁盛景象和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直接物证。
帖子中不能涵盖所有信息,所以有藏品想估价、出手的可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