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是距今4600~4000年的新石器时古学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1928年吴金鼎发现,1930年梁思永曾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命名了“黑陶文化”。1990年进行的考古发掘确定了龙山时期的城址。龙山文化发现之初,曾将邻近地区的相同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浙江龙山文化”、“湖北龙山文化”、“山西龙山文化”等等。现在,浙江龙山文化改称良渚文化,湖北龙山文化改称石家河文化,山西龙山文化改称陶寺文化。
此次展览的特点,就是有两个柜台展出了几十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精品古玉,而这些古玉的收藏者,就是泰安市收藏家协会的秘书长侯华伟。侯华伟今年30多岁,却已从事了近20年的玉石收藏工作。说起他喜爱的玉石,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现在古玉造假疯狂,因此古玉收藏最怕的就是‘假’。藏玉与鉴玉密切相关,除了原料、品种等物质性的要素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并对每一种器物造型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有同类藏品大汶口玉坠 请咨询电话:
大汶口,就体系而言,大汶口文化玉器略显杂乱,数量也不是很多。在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交汇的苏北地区,虽然出土了数量较为可观的玉器,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应视为良渚文化玉器。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和安徽省北部出土的玉器,则应视为龙山文化玉器,还有就是良渚文化晚期玉器的北传。
海口市博物馆馆长张健平表示,李女士的玉坠是产自辽宁的岫岩玉,又称岫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华民族之崇玉,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八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从辽宁查海文化的玉器发现之后,红山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登上了史前文明玉器制作的巅峰。
本展览为大汶口-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的连袂演出,一南一北的两种文明遥相呼应,发现的玉器数量众多,造型独创,纹饰华美,工艺精湛,代表着中国史前玉器的水平!
“那块地种什么都难成活,我和家人都认为土壤有问题,决定换土试试看。挖地时,我们看到有一块坚硬的东西埋在土壤里,起初以为是瓦片,扒开一看,竟是一块玉坠。”李女士说:“把玉坠挖出来后,我们没有换土,但在那块土地上种的芦荟很快就长出来了,现在已经长得很大了。这简直太神奇了。”
高古玉即汉代以前的玉,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古代传统文化的回归,未来古玉收藏将掀起新一轮热潮。高古玉被认为是文物,很少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在国内的民间流通中却并不罕见。但也不乏一些高价成交品。
在去年伦敦佳士得的秋拍中,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纪录。这也再一次彰显了高古玉作为一类奢侈品的收藏价值。
帖子中不能涵盖所有信息,所以有藏品想估价、出手的可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