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咨询:供热用聚氨酯保温钢管地沟或架空敷设具有节约能源、降低造价、占地少、施工方便、美化环境等优点,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高水位地区也在普通推广。可见,随着我国能源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聚氨酯保温管热网节能新技术—高温蒸汽管道直埋敷设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必将蓬勃发展。聚氨酯直埋保温管绝热性能强,可以保证内部运输物质温度不受外界变化,在冬天耐寒性能好。聚氨酯直埋保温管的隔音性能十分好,避免运输时候液体在管道流过的声音扰民。与此同时聚氨酯直埋保温管能够做到防腐,并且不吸水,聚氨酯保温管使得管道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可以使用在各个地点。聚氨酯直埋保温管施工起来简便快捷,效率高,减少资金成本投入。聚氨酯直埋保温管用于热损耗低,聚氨酯保温管能够节约能源。
供热用聚氨酯保温钢管
城市供热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的代码是CJ/T3022- 93 是由江汉市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编制。
一、什么是城市集中供热?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是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组成。
二、集中供热有什么优越性?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优越性主要是与分散供热相比较而言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集中供热用的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热效率只有60%左右,或更低。因此城市集中供热代替分散供热综合起来可节约20~30%的能源。 2、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直接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尘。集中供热的锅炉容量大,有较完善的除尘设备,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除尘率可达90~98%,甚至更高,能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3、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城市集中供热对于方便人民生活,节省城建珍贵用地,缓解城区用电紧张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集中供热的作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供热推行集中供热的方针和原则是"坚持因地制宜,广开热源,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严格限制新建分散锅炉房,对现有分散锅炉要限期逐步改造,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的普及率。
四、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资金如何解决?
根据国发[1986]22号文件:"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资金,可采取多种渠道解决,一是地方自筹;二是向受益单位集资;三是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拿出部分资金补助城市热网建设;四是国家给予部分节能投资。国家可采取无息、低息、贴息、延长
一、在设计和施工中,一定要真正理解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分为有补偿直埋敷设及无补偿直埋敷设两种方式,确实掌握两种方式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以便在设计上合理选用,施工上安全、可靠、经济。
1.先要掌握概念: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是通过管线自然补偿和补偿器(如方形和波纹管补偿器)来解决管道热伸长量的,从而使热应力为小;无补偿直埋敷设,简单地说就是管道在受热时没有任何补偿措施,而是靠管材本身强度来吸收热应力。
2.无补偿敷设方式的基本原理:在安装管道时,先给管道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管道焊接固定,当管道恢复到安装温度时(温度降低),管道预先承受了一定的拉应力。当管道通热工作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管道应力为零,当继续升温时,管道的压应力增加,当温度升到工作温度时,管道的压应力(热应力)仍小于许用应力。这样,管道可以不用补偿装置而正常工作了。这种无补偿方式应用四强度理论,施工时需要对管道预热,施工比较麻烦,但国内外已有大量工程实践,理论计算可靠,能确保安全。另一种无补偿方式是近几年由我国北京煤气热力设计院提出的计算方法和应力分类采用安定性分析,应用三强度理论。这种方式充分发挥钢材塑性潜力,施工方便,无需预热。
供热用聚氨酯保温钢管
3.两种敷设埋设深度考虑不同因素。
(1)当确定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时,埋设深度只考虑由于地面荷载的作用不会破坏管道的稳定便可,从经济、施工方便等方面考虑。当采用有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时,尽量浅埋,一般覆土厚度大于0.6米即可,且与管径大小无关。
(2)当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时,埋设深度要考虑管道的稳定要求,稳定性主要与覆土厚度有关,一般比有补偿埋得深,当采用不预热的无补偿直埋敷设管道时,小覆土深度应按《城市热网设计规范》(CJJ34杠90)7.2.15条执行,覆土厚度应与管径大小成正比。
4.设计中究竟采用无补偿敷设还是有补偿敷设方式,原则是直管道较长,中间分支较少,供热介质不超过100℃时,应优先选用无补偿敷设方式,否则,应考虑有补偿敷设方式。具体的热网主干线应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而分支庭院管网则应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但目前有的设计者偏爱有补偿敷设,应提倡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