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后,大陆一批藏家开始收藏佛像。苏州古玩古玩交易中心2004年开始推出佛像拍卖专场,自此以后,国内佛像市场活跃起来。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形成一股潮流,延续至今。目前,佛像海外回流的途径主要是拍卖,如德国纳高、法国佳士得、苏富比、伦敦苏富比。而佛像题材走进中国拍卖市场有十余年历史,目前的买家基本是中国人,外国买家比例也就两三成。
近年来,随着佛教圣地旅游市场的放开和一些以佛教题材为主的艺术品流入市场,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对佛教艺术品收藏的兴趣和热情,而佛像拍卖也对佛教艺术品市场升温推波助澜。
清木雕大日如来佛像收购成交率排名,历年清木雕大日如来佛像收购成交价格记录
大日如来佛像高清图,排名第二的明代《毗卢遮那像》来自苏州翰海于同年11月举办的“上善若水”专场拍卖。这尊明代皇家寺院所造的毗卢佛是典型的汉传佛教造像,汉译有大日如来、遍照、净满等名。这件佛像艺术品的成交价为1848万元。
在2004年11月的秋季艺术品拍卖大战中,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苏州翰海首次推出的金铜佛专场分别以的成交率,1288.8万元、2712.9万元的成交额令佛像投资者、收藏者的投资信心倍增,同时也成为佛像投资市场成功案例的经典范本。
分析人士表示,佛像收藏市场迅速升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近年来佛像拍卖市场火爆的影响。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调整逐渐进入尾声,相信投资佛像收藏的回报会越发丰厚,尤其是高品质的明清佛像最值得投资收藏。
在2013年苏州古玩古玩交易中心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最终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单体佛像造像成交纪录。而天价效应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佛像艺术品上来。
木雕观音佛像图片大全,该佛像表面用料为朱砂,极为珍稀,材质为黄铜,胸部局部鎏金。鎏金呈橘黄色,闪闪发光。铜壁厚,上手分量重。佛首面部厚鼻薄唇,是明时期铸造工艺的特征之一。晚明时期,国力渐衰。其时鎏金较厚,看不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层的鎏金渐渐薄了,只剩下稀薄的局部残留。
目前收藏者应该重点关注艺术审美价值高的金铜佛教造像精品、13世纪前的早期金铜佛像,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佛像艺术品;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
分析人士表示,佛教艺术品本身所蕴涵的宗教神秘感、历史性、民族性迎合了收藏爱好者和投资人士日益提高的审美品位,加上佛教艺术品传递吉祥,以造像艺术之美传递佛教文化的庄圣善美,以祈福文化对接受众内心深处的渴望与需求,各类受众群体能从众多的佛教艺术品中找到相对适合自己的藏品,从而激发他们的投资愿望。近年来,佛教艺术品受人青睐,佛像收藏队伍的壮大,价格不断攀升,使得整个佛像收藏门类都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