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茎基腐大姜根腐大姜烂脖子 用得海龙护株组合加的得海龙甲壳爆根
一、发病症状
生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发黑脱落,呈枯萎状,湿度大时扒开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开始死株,危害极大。
二、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病姜及病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内越冬,条件适宜即可发病。一般5月开始发生,收获后带有病菌的种姜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翌年3月播种时。
三、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于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生姜属喜光耐旱植物,通风和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发病。黄泥壤土、黏性重的土壤发病重。宜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土壤pH值以6-7为宜,磷、钾肥能有效地促进生姜生长,提高抗病性。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重茬连作地块田间菌源量累积,发病较重。
四、防治办法
1.选用无病虫、无霉烂的种姜,防止病虫传播,保证苗全苗壮。播种时,得海龙铜大帅浸种,也可每100公斤种子用50%的多菌灵200克对水100公斤,浸泡4-5分钟,晾干后待播。
2.土壤消毒处理。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进行消毒,可预防土传病害。
3.合理轮作倒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防灾避害。
4.科学用肥,改良土壤。生姜喜欢透气性较好的土壤,每亩可用硫酸钾型免耕肥100公斤和腐熟好的土杂肥2500公斤、得海龙二十亿菌 5公斤。
5.垄作搭架栽培,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地下茎生长。按1米宽做垄,垄高20厘米,当苗高30厘米时,按每平方米4根竹竿搭成人字架,促进通风、透光和湿气流动,促进叶片光合作用,防病控害。
6.发病初期用多用途得海龙护株组合灌根或叶喷,在发病部位灌根,用得海龙护株组和加得海龙甲壳爆根每株灌200——250毫升,每3天灌1次,连灌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