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明晚期,通高13.2cm,口径7.6cm。清宫旧藏。
壶为紫砂胎,方体,圆口,曲流,环柄,壸门足。通体髹红漆,雕山水人物纹样。壶体四面开光,内刻单线回头天锦和方格“卍”字地锦,分别雕刻松荫品茗等山水人物图案,开光外刻龟背锦纹。壶盖面与肩部雕饰吉祥杂宝纹,盖钮雕作莲花形。壶柄与流口雕饰飞鹤流云纹。壶底髹黑漆,漆下隐现描红漆“时大彬造”四字楷书款。
清康熙.时大彬紫砂珐琅彩壶
该壶胎选用宜兴上乘紫砂泥,圆体,圆口,曲流,环柄,圆足。通体饰珐琅彩,壶盖面饰有深浅不一的绒花树叶纹饰;壶肩绘有红白相间及黄色的吉祥如意图案;壶体两面开光,一面绘有荷花、一面绘有葡萄图案;象征着荣华富贵,吉祥如意,清香悠远,绵延不断。壶底钤有 “时大彬制”四字篆书款。整器制作规范,工艺精湛,如此雍容华贵的时大彬紫砂珐琅彩壶,实属罕见。
“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紫砂自为器始,一直为文人雅士、茗友雅客所好。紫砂艺人在为宫廷定制紫砂茗壶时,大都以宜壶为胎底,上面添加剔红、珐琅、洋金、炉均等工艺,以增加其富贵气息。加彩紫砂器,在不同时期的制壶工艺和绘画风格是不一样的。该壶为康熙时期的紫砂珐琅彩制作风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足盖壶时大彬最早的一件作品。通高11厘米(盖高3.47厘米)
口径7.5厘米。现藏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1987年,福建漳浦县盘陀乡庙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卢瑞峰夫妇合葬墓出土。这件紫砂壶,泥呈粟红色,素面,无饰,但因泥坯不纯,烧结后就出现了梨皮样的黄白色小斑点,且有手感。壶身作平底、圈足、鼓腹状,显得十分平稳。肩上口沿缀短颈一圈,颈上置一较高的圜形壶盖,盖面与颈口的子母扣合口,相接严实。盖顶仿照春秋战国盛行青铜豆、敦、鼎、缶,盖上的环纽样式做出三个状似大指的扁足作为装饰,并兼有放置壶盖的作用。壶嘴稍稍高与壶口,好使壶内容量达到饱和。这是时大彬长期细心观察的科学设计,也是他善于移植传统工艺的好的说明。刻在圈足内平底上的楷书"时大彬制"四字。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时大彬款紫砂提梁壶万 万
时大彬款镶龙凤纹紫砂壶万  万
时大彬制紫砂壶  万  万
时大彬款虚扁壶  万  万
明万历 时大彬制紫砂醴泉万  万
时大彬 提梁紫砂壶万  万
爱好收藏或需要出手请联系: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