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李金玉
最近很多种植户发来自己柑橘叶子发黄的图片,问柑橘是不是得了黄龙病。柑橘叶片黄化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根系放不开、缺素、病虫害、环割不当、 外界气候条件(土壤黏重、水分失调、冻害、药害等)、黄龙病等都会引起柑橘叶片黄化。因此,柑橘叶片黄化并不一定是得了黄龙病,一定要分清楚是由哪种情况引起的,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黄化问题。让我们看一下柑橘黄龙病的危害症状:
叶片:叶片有斑驳黄化、均匀黄化和缺素状黄化三种类型的黄化。(1)叶片转绿后局部褪绿,形成斑驳状黄化,斑驳位置、形状非常不规则,呈雾状,没有清晰边界,叶片的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2)均匀黄化多出现在秋季气温局部回落后,所抽生的秋梢晚秋稍上,新稍叶片不转绿,逐渐形成均匀黄化,多出现在树冠外围、向阳处和顶部。(3)缺素状黄化并不是真的缺素,是由于黄龙病引起根部局部腐烂,造成传输能力下降,引起叶片缺素,主要表现为类似缺锌、缺锰症状,是黄龙病识别的辅助症状。(4)叶片明显硬滑,黄化株以叶脉为轴左右不太对称。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产业上的毁灭性病害,称为柑橘的“癌症”,到目前针对该病还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主要限于控制柑橘木虱、挖除感病植株和培育无病毒苗木。因此,正确认识柑橘黄龙病的危害,并能田间准确识别黄龙病植株并尽早挖除清理,对防控黄龙病有重要的意义。
病原和传播媒介
黄龙病病菌属于难培养韧皮部杆菌属细菌,传播媒介为亚洲柑桔木虱。
黄龙病传播途经
传播途径有两种:嫁接传播和木虱传播。
1、嫁接传播:是一种人为传播方式,通过采用黄龙病树上的枝条嫁接苗木而传播。
2、木虱传播: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在果园唯一的传播媒介。只要没有柑桔木虱,黄龙病就不会传播扩散。土壤、流水、大风、修剪、其它昆虫及动物都不能传染黄龙病。
果实:典型症状是着色异常、果小、畸形。果实常表现为果蒂和果肩周围先褪绿转色,其它部位仍然为青绿色,且因蜡质形成受阻而无光泽。果农称之为"红鼻子果"或"红肩果"。
田间识别症状
1、“红鼻子果”或“不熟果”:广西有的地方称“棉花果”,病果常近果柄处先红,下部仍绿色(正常着色是近果柄处后红),且着色不完全(上下半边红半边绿),果实畸形、味涩、质地坚硬且伴有深色发育不全的小粒种子。红鼻子果是目前果农田间识别黄龙病最容易、最准确的主要症状,此病症100%概率为黄龙病症状。
2、叶片斑驳状黄化:从叶片基部和边缘开始发黄,黄绿不规则相间,是田间判断的主要症状,此病症达八成的概率为黄龙病症状。还会出现感病植株开秋冬花的现象。
3、新梢均匀黄化:主要是柑桔新梢不转绿,尤其是秋冬梢居多,是田间判断的主要症状。
根部:表皮易脱离、腐烂等,病原菌可在根系周围存活繁殖,这也是为什么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
针对黄龙病引起的黄化,已经确定黄龙病危害的,果农们一定要狠下心来把树砍了,严重的把树挖了,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并及时防治木虱,减少传染,降低发病率。
如何有效防治黄化,关键在于增强树势,抓住柑橘生长的关键时期用药。潍坊奥丰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技术方案,利用中草药医养结合原理,能有效防治果树黄化现象的发生,并能恢复树势,提高免疫力:
每次抽梢展叶期、开花前后、果实膨大期:各使用靓果安倍+地力旺倍喷雾,其中复配沃丰素倍喷雾2-3次。(传导杀菌、修复伤口、开启作物次生代谢、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作物酶活性)
采果后:溃腐灵倍+沃丰素600倍喷雾(修复伤口、防止病菌侵染、增加树体储备养分)
针对病情严重、树势弱、挂果过多、黄化、土壤板结的,采取灌根处理: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倍+沃丰素600倍灌根。(有效缓解黄化、增强树势、促进生根、增强树势、促进生根、增强免疫力和抗逆性)。
了解更多作物病害防治措施及方法请点击关注,每天都会更新不同的作物方法,点击关注下次找更方便哦
如果有什么想看的文章可以给我评论,我会给你发你想了解的病害方法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