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张作霖像陆海军大元帅纪念壹圆银币
极为珍罕,此币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作霖出兵打败直系军阀后,把持北洋军阀政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安国军总司令。这期间天津造币厂制造张作霖纪念银币,正面钤张作霖正面像,有民国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和无纪年四种版式,此币为十五年版,人物塑造传神,雕工精美,五彩银光微现,保存极完美,完全未使用,难得至极。
孙中山像民国十八年背嘉禾图壹圆样币
此币为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正面钤孙中山正面像,上端钤"中华民国十八年",背面钤嘉禾图案及面值,此币极其珍罕,是民国银币中之大名誉品,近未使用,此品为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旧藏,流传有序,甚为难得,大收藏家施嘉干亦曾藏有一枚,已于2000年捐献上海博物馆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壹百
清文宗奕詝咸丰年间所铸。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后,开始大举北伐和西征,清廷内外交困。咸丰皇帝苦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地丁、漕粮、盐课、关税等主要财政来源早已不足以供军需所用。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咸丰帝命多方设法,开捐输、清家底、挪闲款,迫令各省交钱,甚至将内府所藏大钟都用来镕铜铸钱,仍不能解燃眉之急。是时,朝廷所用军费银已近三千万两,而此时户部库存的正项待支银不过二十余万两,连京官的俸饷尚且不够给付。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应付日趋浩繁的军费开支,只好于开始大量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纸币,以此代银、钱流通使用;同时又陆续开铸大钱来弥补亏空。以图解决财政危机。
面文为"咸丰通宝",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纪值(壹百)于一身。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钱体形制大而厚重,制作甚为精湛,当属初铸试样钱,未曾流通,故而珍罕无比,孙仲汇先生称其为"清钱之王"。是钱1998年出于闽地,后由福建泉友携至上海,进入云洲商厦钱币市场,被沪上大藏家收入囊中。随后在1999年春季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第五届钱币拍卖会上亮相,被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拍得,并创下当时中国古钱币成交之历史天价。然时过境迁,如今这枚珍贵的咸丰大钱,早已超出了原先拍卖时的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古钱币应有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宝源局造背镇库
清代宝泉局和宝源局在咸丰年间亦曾铸造过镇库字样的大钱。宝源局是清代隶属工部的铸钱局,它和户部的宝泉局同称为京局。马定祥先生主编的《咸丰泉汇》中收录了两件,其中宝泉局铸造的是"咸丰元宝"背"镇库"及满文宝泉字样的大钱,宝源局铸造的是"宝源局造"背"镇库"字样大钱。直径11.6厘米,穿孔边长1.8厘米。字文同出一手,大小尺寸厚薄类似,有可能是同时颁发两局所铸造。按照马定祥先生在《咸丰泉汇》中的记载,宝泉局造镇库钱仅见一品,宝源局造镇库钱最早见载于美国邱文明于1936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五金货币》一书,迄今仅发现四、五品而已,均属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