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其中分银元和铜元两种。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1907发行。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底部铸货币价值,如下面这枚:"库平七钱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湖北省造光绪元宝的由来:公元1894年,张之洞将位于武汉三佛阁街的原守备署改建为湖北银元局,并仿造广东省第三版银元的式样铸造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初铸版银币背面龙图的左右两边镌刻“本省”二字,以示与外省区别,仅限在湖北本省使用,因为不便于流通而铸额很小。湖北银元局将初铸版银币背面的“本省”二字去掉,于1895年铸行了新版“湖北省造光绪元宝”,投放市场流通后,“本省”银币被回收兑换和销毁。1895年湖北省造光绪元宝银币正面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镌汉文“湖北省造”四字,下端镌汉文“库平七钱二分”或“库平七分二厘”六个字,左右两侧各镌一个六花星。银币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端环镌英文“湖北省”,下端环镌英文币值,左右两端稍上侧各镌一个六花星。
市场近几年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拍卖成交记录:
清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成交价:RMB30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5月28日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成交价:RMB60.5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31日
大清银币光绪年造丁未壹圆----成交价:HKD127.68万----成交日期:2016年1月16日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长须龙----成交价:RMB52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7日
清代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成交价:SGD60.48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10日
大清银币龙纹钱----成交价:HKD798.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17日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贰角----成交价:HKD114.24万----成交日期:2016年7月16日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成交价:RMB18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5月28日
大清银币光绪年造户部丙午----成交价:RMB25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7日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成交价:HKD10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4月28日
大清银币宣统年造“大尾龙----成交价:RMB40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7日
大清银币长须龙----成交价:HKD1312.5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17日
大清银币户部光绪丙午年制----成交价:RMB18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7日
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在线评估鉴定,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在线权威评估鉴定
福建管局造每枚当十文,清朝末期,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和新型钱币的出现。其中铜币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当时是以当十铜元为主,当然也有其他面值的,且铸造的铜元面值也是越来越大。当时全国各地都纷纷设立造币厂,发行银币和铜币。福建省也不例外,在清朝光绪26年,也开始铸造发行铜币,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1900年广东省率先开铸铜元,福建省立即跟进。同年闰八月二十一日(时距广东开铸铜元不到两个月)闽浙总督许应骙就奏请福建开铸铜元,十月获清廷批准。同年,在福州成立福建铜币局,负责铸造铜元。福建在清朝铸造钱币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它先后设立了三个钱局,最早的钱局是南局,该钱局主要铸造发行当十铜元,偶尔也会铸造当五文和当二十文铜元。其中当十铜元的材质是紫铜的,铸造工艺精湛。第二个钱局是西局,该钱局是于光绪31年开始铸造发行铜元,这个钱局有一个特点,只铸造发行当十铜元。第三个钱局是闽海关铜币局,俗称东局,该造币厂是在光绪31年设立的,但是该钱局由于经营不善,所以铸造铜元的时间不长,就停止铸造了。因此,光绪元宝“福建官局造”钱币现存稀少!下图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枚福建官局光绪元宝,这枚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当十龙纹铜币,直径2.7cm。钱币正面直读为“光绪元宝”,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福建官局造”。下缘纪值文字为“每枚当钱十文”;背面中央铸"飞龙"图及珠圈,上下均有英文。质地浑厚有实感,收藏价值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价格,福建近代机制币始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闽浙总督批准乡绅孙葆瑨以商人孙利用的名义,用民间集资开设商办银圆局,曾制造福建省造光绪元宝背蛟龙的二角、一角与半角银币,俗称“福角”。由于清廷对于福建商办银圆局有意见,孙葆瑨于光绪二十六年将私营的银圆局移归官办,并在旧局基础上仿照湖北办法设立福建官钱(银)局,该厂所制作的小银角俗称“官角”,在此期间也曾试制“福建官局造七钱二分”银币,存世极稀。据美国钱币学者史博禄的研究,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海关报告中,记载“福建一圆及半圆模具已备妥,拟于次年使用”,按照此记载,推测当局对“制造银圆事宜多未领会”,误以为先前官督绅办期间的机器设备能制作各式银币,不清楚该厂当时并无大型压印机,该厂此时已委托他处雕刻币模。由此币的数字“2”观察,笔法与广东省造七钱二分银币相当近似,判断出处,应是以曾有往来的广东造币厂代刻的可能性,制成的时间为1899年左右。福建铜元南局的创举广东始造铜元后,福建也积极立局从事这一“生财事业”,是继广东之后紧接制造铜元省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闰八月,闽浙总督许应骙收奏准在福州开办“福建铜币局”,先后建立3所厂局,即南局、西局与东局。南局由福建官钱局来兼造铜元,沿用福建厂所造银圆的样式,制造了每枚当钱五文、十文、二十文的系列坐龙铜元,这一创举开启了中国新式铜元与传统制钱兑换关系的先河,也是中国第一次制造母王相权的铜元套币,由于民众乐用,尔后各省竞相仿制以制钱为换算基础的铜元。福建南局开制最早,版别较多,以面版的“低脚宝”与背版的“倒T形鼻龙”为该局铜元的典型特征。该厂较有名的铜元首推英文复数,此版尚可再细分为长云与短云等小版,应是模具耗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