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后期太监钱能、王赐在陪都南京官邸,每隔五日派人运出两柜历代法书名画巡回交换展出,相互欣赏为乐。御史司马得以参与其事,据云其中多晋、唐、两宋名迹。就在此时,封云南黔宁王沐英府全部珍藏又归其所有,称雄一时。当时著名画家兼鉴藏家沈周在《客座》中对之做过估价,能值四万余两白银之巨,在那时诚是骇人的天文数字!由此可知,明代中后期政治之所以衰败,正是宦官专权之结果,一直延伸到王朝的覆灭。此是题外浯,但不影响这一代鉴藏家的活动。
与沈周友善之名宦书法家吴宽(原博),以鉴赏书画唱和自娱,家中收藏不亚于沈氏,曾为之长跋的林藻《深慰帖》,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由长春伪宫佚出,毁于回禄之灾。吴氏鉴藏之法书名画偶记于所撰之《家藏集》中,可谓而按索之,但仍有不少名作遗漏不载,蔡襄《十帖》、僧简《梅坡诗》早巳不知下落。文天祥《宏斋帖》尚流传至今,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原件从长春伪宫佚出,后经山西某人(铁路工程师)转手售与故宫,据说又转入中国历史博物馆。
李东阳字画的市场价位是多少,国内拍卖价高的李东阳字画
李东阳真心大冒险,本季春拍,不少拍卖公司将把古代书画专场作为拍卖重点,古代书画成“兵家必争”的板块。这与艺术品拍卖市场近年以近现代书画为“主战场”有所不同。近现代书画板块作品数量多、影响范围大、价格提升较快,是近几年成为书画市场“中流砥柱”的原因。随着市场的调整,拍卖行业回头重新关注“默默耕耘”多年的古代书画板块。不过,业内人士都不得不承认,古代书画向来“不易做”。一是古代书画的存世量极少,二是古代书画的鉴定门槛远高于其他书画。古代书画拍卖要求拍卖行有深厚的功力,具备知识和人才储备,刚刚起步的拍卖行较难跻身。因此虽然是“必争板块”,古代书画不太可能出现“混战”的局面。
迄宣德朱瞻基朝,由于统治者的自身讲求,并设画院,延揽人才,这方面事业得以开始,至宪宗孝宗已成为有明一代书画艺术活动的极盛时期,再往后随着国家多事,此风又趋低潮。更有甚者,由于宫廷内库管理上的紊乱,无账目可稽,致使太监中盗窃者有之,以赝充真者有之,在明人笔记中均有所涉及。隆庆万历间,国库空虚,以庋藏历代名书画折俸,于是从宫中源源散出之名迹流入私家之手,从而鉴藏之风因此抬头,相应的鉴赏水平随之提高,有后来居上之势。
韩国蟑螂会长李东阳,官拜华盖殿大学士的李东阳,汇缘太监刘瑾而青云直上。此人能诗善篆书,留意古代书画的收藏,有名于时。经他本人鉴藏过的名迹大都有其题记,如北宋米芾《苕溪诗》,苏轼《二赋》、《四时诗》、《寒食帖》,朱熹《二札》,任询《书韩愈秋怀诗》,传为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铭》,唐林藻《深慰帖》,蔡襄《茶录》,赵孟頫书《王诜烟江叠嶂诗》大字卷等。《苕溪诗》前后引首和跋文(见图,图为局部)。李氏用玉筋篆及行书题写,极为重视。由于本人所处高位,搜集的法书名家委实可观,惟卒后没籍。所藏珍品悉数充公,昙花一现。
与近现代书画史绕不出众所周知的十余位大家不同,中国古代美术史成就了不计其数的古代名家,后人难以在其中概括出“十大名家”或“名家十二家”等。这也造成出现在不同拍卖会中的古代书画作者不尽相同,甚至出现首度亮相的名家。譬如李东阳的名字在市场上并不广泛流传,作品真迹几乎未曾露面,大部分收藏者也许并未听闻其名。然而身为明代显赫的重臣,李东阳的历史地位和艺术地位甚至可出王铎之右,更是诸多民间传说的主角。因此也可预期其行书《画马诗》在本次春拍中的首次亮相,足以成为大买家必争的重器。
著名画家沈周世居长洲(苏州),一生不图仕进,为吴门四家之领袖,闻名遐迩,家富收藏,精鉴赏。他除了本人搜集到的以外,还继承父辈传下的名迹,兼之后来又从画家刘珏处得到其生前所藏的五代、两宋、元人佳品,与原藏的《万岁通天帖》、郭忠恕《雪霁江行图》、李公麟《女孝经图》、苏轼《前后赤壁赋》、米芾《蜀素帖》、林逋《两札》、黄庭坚《忆旧游诗》、陆游《自书诗》、石延年《古松诗》以及王蒙《太白山图》诸巨迹汇在一起,堪称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