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3年, 第三子 杀兄自立,称帝于 ,改 为 ,建元天德,共历2年,铸造有“ 天德通宝”和“ 天德重宝”背“ 殷”钱。根据文献记载,“天德通宝”有铜铁两种,但铜钱仅见数枚, 有折拾型大钱留世。“天德重宝”背“殷”钱也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和小样之分,面文也有 和 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钱币界成为隶宝天德,依据旧谱讲解尚有折拾型"天德重宝背殷"大铜钱传世,极其罕见,惜拓图已残缺。中国古钱“ ”之一。 <天德重宝>历史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政天德年间所铸。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后,由于王室衰弱,政权旁落,自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始,五代十国动乱期形成,各藩镇割据,雄据一方。这些各自为政的小朝廷,为了自立,大多铸行过钱币,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第三子杀兄自立,称帝于建州,改为殷,建元天德,共历2年, 闽地王氏政权铸币,多为值低的铅、铁质大钱,铜钱则存世极罕。据《十国纪年•闽史》载:“王延政天德二年(944年),铸‘’大铁钱,一当百”。按王延政系闽太祖王审知之子,与其弟王延曦阋于门墙,后称帝于建州(今福建建瓯),改国号为大殷,建元天德。闽地原本为贫瘠之区,王延政立国后,与邻国战事不断。因财政不足,所铸天德大铁钱当百文使用,同时任用佞臣横征暴敛,搞得民怨迭起,南唐趁其内乱之机,举兵攻入建州,俘王延政迁于金陵。 铸造有"天德通宝"和"天德重宝"背"殷"钱.根据文献记载,"天德通宝"有铜铁两种,但铜钱仅见两枚,尚无可靠品."天德重宝"背"殷"钱也分铜铁两种,其中铜钱有大样和小样之分,面文也有和的区别,有"宝"字"足"部作隶笔,界成为隶德天宝,极其罕见.中国"五十珍"之一.是品“天德重宝”背“殷”大铜钱,史料中虽无明载,然实物犹存可证。天德钱有楷宝、隶宝两种版别,是钱为楷宝版;其深字,厚肉质重,且面背文字明显高于内外廓。由于其铅锡含量较高,铜质呈灰白色。是钱近年出土于闽地,后因故流入海外名藏家之手,几经辗转始得回归。目前其存世量约在十枚之内,是五代十国铸币中的大名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