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钱样是根据钱币的设计,用锡、象牙或红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钱币实物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从严格意义上讲,钱样还不能算作钱币,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
中国古代多为铜质铸币,两汉时期以后间用铁钱。两宋时期的各年号铁钱较为常见。
钱币铸造无论铜铁,均需雕母打模,制范浇铸。其所用制范“母钱”,为集泉者苦苦追寻之大珍。
“母钱”中以北宋的“母钱”比较常见。“钱母”为铸造铁质钱币时所用打模制范的“铸母”。它的形制、文字等表现形式首先要符合决策者的需求。
“铁母”与其他“母钱”一样,应是用非铸造方法制成的,否则,不应以“母钱”相称。
“铁母”之称在研究、收藏中国古代钱币的领域中流传甚久。权威的钱币研究书籍中,也不乏“钱母”之拓。综合这些泉界公认的“钱母”实物照片进行分析,可以判定国内尚未发现一枚真正的“钱母”实物。
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
母钱
母钱
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
母钱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如今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制,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竣。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
母钱除了铜制的外,也还有铁制的。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要大些、厚重些。
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分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铜铸铁钱之前,先将熔化的铜液注入,以检查铜模的效果,因而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这是与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通极少。
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范铸,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和铸造费的高昂。
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一炉所造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铸币史上的一大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
本公司近几年对咸丰通宝母钱市场分析估价:
咸丰通宝背“二十壹两五钱”---价格:164万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双排---价格:273万
清“咸丰通宝”背“宝台五文---价格:207万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双排---价格:104万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母钱---价格:261万
咸丰通宝成-价格:194万
清宝河局“咸丰通宝”母钱一---价格:290万
清“咸丰通宝”背“宝台五文---价格:210万
咸丰通宝背一百铜钱成价格:299万
清代宝源局“咸丰通宝”母钱---价格:237万
清代宝泉局“咸丰通宝”母钱---价格:264万
清“咸丰通宝”背“宝台五文---价格:1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