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作一把壶,不仅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更需要的是设计者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美学修养、造型经验、个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和素养。历史上的紫砂高手,其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创制的紫砂壶中文化、思想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同时,一个好的造型和设计,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来完成制作,也无法体现紫砂器的书卷气息、金石韵味。紫砂壶是手工艺品,制作紫砂壶所用的工时必然成为紫砂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是否老到是决定紫砂壶价格的因素之一,其所占价格比例高于泥料因素。上述工艺其实也是对应的壶型。另外紫砂创作者的职称、知名度、作品影响力以及数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紫砂壶的价位。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历代流传的紫砂壶型制都有一定名称,至今还有数十种流行。如洋桶、一粒珠、龙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鱼儿龙、寿星等,仍普受欢迎。现代人较注意紫砂壶的收藏。
近几年藏品蒋觐侯紫砂壶拍卖真实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顾景舟大提璧壶
估价680.00到680.00万---成交价:RMB935.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1月29日
藏品名称:当代何道洪石瓢提梁壶
估价320.00到380.00万---成交价:RMB460.00万---成交日期:2014年12月4日
藏品名称:蒋蓉荷花青蛙壶(一套五件)
估价50.00到60.00万---成交价:RMB368.00万---成交日期:2016年7月17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御制水村园紫砂笔筒
估价300.00到500.00万---成交价:RMB437.00万---成交日期:2013年6月4日
藏品名称:陈鸣远款紫砂壶
估价4412.26到4833.66万---成交价:HKD4641.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17日
藏品名称:紫砂南瓜形壶
估价590.00到590.00万---成交价:HKD60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10月29日
藏品名称:顾景舟汉铎壶
估价400.00到550.00万---成交价:RMB621.00万---成交日期:2014年6月4日
藏品名称:顾景舟“此乐”提梁壶
估价180.00到220.00万---成交价:RMB380.80万---成交日期:2010年12月6日
藏品名称:蒋蓉-绿段泥莲子壶
估价350.00到350.00万---成交价:HKD437.00万---成交日期:2017年6月30日
藏品名称:清乾隆宜兴窑御制紫砂描金山水诗文圆壶
估价650.00到1000.00万---成交价:RMB977.50万---成交日期:2016年12月22日
2018年蒋觐侯紫砂壶的评估拍卖
紫砂壶大师蒋春帆,紫砂壶如今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供春壶、六瓣圆囊壶等诸多名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在成型过程中系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因此,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俱有把泥料、成型、烧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作用,赋予紫砂表面光洁,虽不挂釉而富有光泽,虽有一定的气孔率而不渗漏等特点。
由于大彬壶稀少,且使用率高,流传下来的较少,所以时大彬紫砂壶真品价值居高不下,而真品也少之又少。而香港著名的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曾研究过海外有着明确纪年大彬壶的记录,大致把大彬紫砂壶真品总概为:砂粗、质古、肌里匀,造型朴素,很少见以工艺取胜。目前时大彬紫砂壶有四件较为著名,那让我们一起看看吧。一、1968年,江苏省江都县丁沟公社曹氏墓出土一件紫砂六方壶,通体高11厘米、口径5.7厘米,壶腹、流匀为六棱形,柄出五棱,口、盖、钮圆形,砂质呈深紫色,底足流与柄的对应线上有阴刻楷字“大彬”。同时出土的有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地券砖一方。
二、1984年,江苏省无锡县某露乡华涵莪墓出土一件紫砂三足圆壶,通高11.3厘米,口径8.4厘米,壶身圆形,下承三乳头形矮足,盖面浅浮雕四出如意云头纹,盖钮如珠,中部留有出气小孔。壶体呈浅褐色,闪烁有浅黄色颗粒,精光风蕴。柄与足空隙处横刻阴文“大彬”二字楷书款。同时出土的有崇祯二年(1629年)墓志。三、1987年,福建省漳浦县卢维祯墓出土一件紫砂鼎足盖圆壶,通高11厘米、口径7.5厘米;壶盖的造型奇特,凸起的圆形盖上出三戟足,试将壶盖翻过来平放又是一个下承三足的浅盘。壶体丰满,口底,浅圈足,曲流,圆柄。胎体呈砖红色,布满白色砂点。底足内单行竖刻阴文楷书款“时大彬制”四字,字体结构匀称,遒劲有力,字口深峻,功力深湛。同时出土的还有万历四十年(1612年)墓志。
蒋x凤紫砂壶,明代中期之后,出现了四大制壶大师:时鹏、董翰、赵良、元畅。而明代晚期制壶大师时大彬就是时鹏的儿子,他从小跟随父亲学艺,耳濡目染,又不断自己创新,所以名气才这么响亮。他最初开始做紫砂壶,是仿制紫砂壶界最有名的供春壶,其制作难度不易,要模仿到它惟妙惟肖的斑驳树纹,不是一朝一夕的,可见当时他花费的功夫不低。而他一向对自己作品要求严谨,,又多余文人墨客来往,做壶也越发趋于艺术性,他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骚客的追捧,有些甚至将大彬壶随葬身边,可见其喜爱程度。
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