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创制于宋代,到了明代釉上单种彩和多彩的制作已经很发达,但是明代釉上彩,往往因嫌色彩单调而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称为青花五彩。到了清代釉上彩多创新,极为丰富,约略可分为民间五彩,珐琅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等品种。
釉上彩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锦窑中烘烤而成。由于烤烧温度不高,经受得起这种温度的色料很多,因而色彩最为丰富。但由于画面在釉上,经使用摩擦和同酸碱接触之后便易于褪损变色。
宋代河北磁州窑、河南禹县扒村窑、山西长治窑和山东淄博窑,这几处瓷窑均发现了在白釉碗的里面饰以红黄绿等彩色的瓷器标本。扒村发现的小俑除红黄绿彩外,眼、眉、帽、鞋等部位加饰黑彩,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使俑更加精神;长治窑多绘折枝花卉文饰,少量有题七言诗句的。河北彭城镇南响堂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临水县出土红绿彩绘俑数件,为历来所未见,可惜出土时均已残碎,已不能修复成原来面貌。宋代红黄绿彩的出现,开创了多彩装饰的先河,为后世景德镇五彩瓷器的出现,到了启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