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古玩鉴定收藏、古董拍卖投资、古董私下交易。(精品可免费上拍)
著名专家权威鉴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如您有藏品需要出售或鉴定,可致电、梁经理)。本人从事艺术品行业数年身边有国内外优质客户大量求购古董精品,
“对钱”中一枚多为篆书钱文,另一枚则是真、草、行、隶中的一种,两者互配为对子。两枚钱除了钱文书体不同,其余大小厚薄、内穿外廓,甚至铜质浆色、制作风格均完全一致,所以称为“对钱”。我收藏的这一双“对钱”是北宋徽宗年间的“宣和元宝”,钱文一为篆书、一为隶小平,“范各一体、体各一态”。篆书回环曲折、笔势舒展,隶书刚健劲遒、古朴典雅,相互映衬,古风雅韵,尽显了书法艺术之美。
众所周知,北宋除了产生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样著名大书法家外,就连皇帝宋徽宗赵佶也是个独领风骚的金石书画家。因此北宋的书法艺术也在钱文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北宋“对钱”上的钱文书法形式多样、精妙绝伦,堪称中国钱文书法的艺术宝典。文学家苏轼为“元丰通宝”对钱书写了篆书体钱文,为“元祐通宝”对钱书写了行书体钱文;史学家司马光为“元祐通宝”对钱书写了篆书体钱文;连皇帝徽宗赵佶的也将自己的御书“瘦金体”融入“政和通宝”之中。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我所收藏的这对“宣和元宝”亦为徽宗的“御书钱”。这些古代名家的亲自执笔不仅给北宋“对钱”增添了艺术特色,更提升了北宋“对钱”钱文书法的品位。
宣和元宝的来历及如何鉴定真假
宣和元宝图片及价格,1996年4月27日,阿什河乡南城村8组农民冯某,在阿什河中筛沙子时发现一枚古币。金质,形制如北宋小平钱,窄缘广穿,楷书旋读,直径为2.2厘米,重2.8克,“宣和”乃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年号(1119年-1126年),此时期内,北宋造币有“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均为铜制,为流通货币,而金质“宣和元宝”过去尚未发现,估计此钱为皇帝特制,赏赐给宫中后妃之玩物,数量极少,这枚金质“宣和元宝”可能是在金兵攻破北宋京城,随着北宋的皇帝、后妃一起流落到金源故地的仅此一枚堪称珍品。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藏品,1981年7月10日阿什河乡双城村金墓出土。高22.5厘米,重0.7公斤。该壶为圆柱形长颈,广肩下窄,深腹圈足。宝塔形盖环系在壶柄上,与柄相对一侧置壶嘴。此壶工艺难度较大,但制作较精。参照阿城出土的其它金银制品看,当属本地产品。从器物形制上看,深受辽文化的影响,通过此壶可见上京工艺技术之一般。是一件较为珍贵的金代文物。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价格,1964年5月采集于金上京皇城第二殿址,长方形,长36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重5.4公斤,青灰色,主纹为三瓜形龙,底饰云卷纹,形象生动。雕砖左上角部分残缺,上部正中纹饰略有磨损。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中,曾记述了他目睹的金代初年(太宗)上京官殿有:“以五彩间结山石及仙佛龙象之形”,可见金初以龙为饰进入皇宫建筑实有其事。龙原本是华夏族自远古开始的图腾偶像,在金代龙的形象仍然出现在皇宫建筑中和民俗文化中,这表明女真人在向封建制过度及后来逐渐强大时都吸收了诸多的中原文化。
北宋钱币在收藏界也是历代存留之首,现如今在收藏界已形成了热流,其主要看点就是在铸币中显现的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才华,尤其是皇帝御书钱币。所谓御书,就是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开创这一先河的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以后宋朝多位皇帝都亲手书写过钱文。如:“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其隶、行、草三体书法都是北宋太宗皇帝赵匡义的亲笔手迹;“咸平元宝”、“景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重宝”、“天禧通宝”,其楷书(也称真书),都是出自北宋真宗皇帝赵恒之手;北宋微宗皇帝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败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在货币文化的创新上,他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人们常说,书法在运用上有三难:篆刻难,书匾难,制钱文难。此三难中方印、书匾还比较容易,而在圆钱上铸字则要难得多了。但是宋徽宗赵佶却“因难见巧”,在钱币的方寸之间把他自创的“瘦金体”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把书法艺术推上了峰巅。他独创的“瘦金体”铁划银钩“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宣和元宝”、“宣和重宝”在北宋钱币中形成了一道“形”、“势”兼到的景观,其笔力足见神功,为世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