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玩“五有”
有识———刚入门的收藏者要多听行家的评价,多研究相关资讯,对古玩年代、材质、工艺、流派、真假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鉴赏和识别。
有闲———收藏古玩是靠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最终形成个人的藏品风格,因此收藏者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有胆———俗话说,“古玩无价”,保值增值的古玩大多都是珍品,价位偏高。这就要求购藏者有超前意识,有足够的胆量。若遇珍宝,一定要有魄力。
有缘———一件让人爱不释手的古玩珍品,往往可遇不可求。这就要求购藏者必须善于把握时机,多与古玩市场的摊主交朋友,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有钱———工薪阶层的收藏爱好者大多资金有限,不妨每月固定拨出一笔经费,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收藏的档次和成功率,并采取以收藏养收藏的方式,随时纳精汰次,变没钱为“有钱”。
收藏:定位和心态最重要
话说收藏,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作为见证,作为过程,不求永远占有,只求曾经拥有。而纵观近几年的收藏市场,田黄的市场在一种稳定的趋势向上增长,是什么让田黄成为收藏品当中的“宠儿”,是什么让田黄这么受到各大收藏家的关注,今天就带大家走进田黄的世界!
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因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形态的独特特征,使田黄在刚被发现的时候就被世人喜爱。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尤其“文人雅士”更是疯狂追求高品质的田黄石。、
而田黄是真正开始运用起来的是明代的万历,却盛于清代的乾隆,有坊间传说为证。一天晚上,乾隆皇帝在休息的时候做了一个梦,天上的玉皇大帝踩着祥云来到乾隆跟前,说了些有关国泰民安,治理国家的话,说话间,还递给乾隆一块黄色且很温润石头。乾隆惊醒,依稀记得玉皇大帝的话中有“福寿田”三字。次日早朝后,皇帝留下数位包括和珅在内的心腹大臣,将自己昨晚做的梦说了出来,要求大臣们解一解。和珅搜肠刮肚也没找到答案,倒是一位福建籍的官员答得十分圆满,皇帝龙颜大悦。这位官员说,福就是福建,寿就是寿山,田就是田黄,您手上那块黄色的东西一定是产自福建寿山的田黄。隔天早朝,这位官员献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黄一块,乾隆认为与梦中所见几乎一般,从此,田黄不仅是文房用品,据说皇帝祭祀时还供上了象征国泰民安、长寿富足的田黄。
俗话说“一两田黄三两金”,寿山田黄在各地的拍卖会上,都是价格斐然,少则几万,动辄上百、上千万。好的寿山田黄石,在市场上已经达到了每克1万至5万元。而昌化田黄石的价格,每克在500至2000元;上好的,每克才达到5000至10000元左右。
在2013年的一场秋季拍卖主题为“田黄珍品”的拍卖专场上进行拍卖,一件郭懋介作 田黄石山居即景薄意摆件以3680万人民币,加上佣金折合港元约4000万成交,创下中国田黄交易的新世界纪录,超过估价10倍,一时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竞拍者被业内权威人士证实为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的藏家,这再次显示国际拍卖界中的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巨浪力量日益增强。这不禁让人们对国内即将到来的秋拍高潮有了更多的价格想象空间。
在2016年6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的春季拍卖会“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艺术精品”的专场拍卖会上,“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最终以7200万的天价成交,在当场田黄拍卖中拔得头筹,也是在一次刷新了田黄拍卖的记录。
此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这一对田黄石印章,剖自同一块带皮的「田石」籽料,其中一块尚存试切下刀的痕迹,石质极佳,油润光洁,金灿夺目,其中「红筋」及「萝卜丝纹」清晰可见。在过去,极佳的石材,如田黄、鸡血、红白芙蓉之类,只有破方雕钮开成印章石料,才能获取高估值。此印石料只做了尽量少的切方规正,做薄意雕的一面,皮色微存。两石印面的一侧上角,也因籽料的关系,略缺而保有斑驳的石表。现代作品田黄多留皮,以表示这是「田石」,而过去贵石在「留意不留皮」,就是尽量将皮去干净,只留其「意表」。这样精心而艺术、恰到好处的处理,非雕琢高手、艺术巨匠不可能为之。
收藏,鉴定,评估,出手 专业咨询热线:邓小姐
深圳立信两大宗旨:1、古玩艺术品鉴定、交易、展览、拍卖, 2、不定期举行全国鉴宝活动